我是小学的心理教师,负责孩子的心理健康课和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幸福多一点。也深深地知道,现在的社会拼的是实力和才能。所以,我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成长。
最让我兴奋的是能加入沈健老师的准弟子群,我也会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感恩我的生命中,有沈健老师和这些师兄弟姐妹。你们使我的生命不再浪费,令我的人生更加绽放。从加入这个群开始,每天的生活更充实了。上课、爬楼、学习、反思,然后自我觉察。我不再成为手机的工具,此时,手机真正为我所用。手机成为我们师徒最好的约定。
每一天都怀着感激的心情给自己充电。与此同时,还有一点担心和恐惧。说到这,我想去年家庭教育培训时,一次心理拓展活动。找到自己内心的小孩。做到这里时,我的心里总是藏着一个蜷缩在角落的小女孩,她十分恐惧,即使阳光照进来,也丝毫改变不了。后来,挖掘根源,才找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孩子多,父母没有文化,非打即骂,所以对很多事充满恐惧,很多事都不敢尝试甚至不愿意去尝试。
记得去年考心理咨询师时,我非常勤奋,每天大概学4-5个小时,学得还可以。但是,大家一起去答辩时,北华的研究生赵佩瑶曾这样评价我说,到哪都是被照顾型。柔柔弱弱的外表,反应不灵活,别人说完问题,我得想半天。感觉我不是很会。我自己也不够自信。可恰恰整个答辩中,我是分数最高的一个,打了86分。我觉察自己是,面对擅长的方面,会很自信,尤其在我的心理课堂上。对于新学的事物或是不太拿手的东西,则会显得有些自卑。总是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做事时不够主动,不能够积极地与大家互动。其实,也不是怕丢面子,只是我的行为模式就是很被动。究其根源,并不是我自私,只不过从小爸爸妈妈总嫌我笨,所以好多事干脆就不做了。做了家长也不满意,不做也不满意。也就养成了几十年的习惯。记得师父告诉我,行为不断重复就成为习惯,习惯不断累积就成为性格。改变性格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我要从改变行为开始。
我喜欢学习,也很勤奋,劲头特别足。只不过,有些囫囵吞枣。不能抓住根本。每天能关注准弟子群,也能积极互动。但对于师父及师兄弟姐妹提出的观点,不懂的就一概而过。感觉太过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够灵活,还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边界不清楚。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是自己的事,不会拒绝,总在替别人做。在面对我的来访者时,我会很着急,一次就想弄好,还喜欢用老师说教的口吻进行。而忽略了咨询师的咨询程序和准则。总是替代他的成长。
其实,我在生活中,回归到家庭里。总是有一种控制欲。目光总是喜欢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喜欢控制他们。有时,对他们太过苛刻,强求按我的意志行事,如果没有,我就会发脾气。还有时,会把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转加给他们。心理上缺少弹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还是挺爱自己的。因为我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别人也未曾具备。学习的路上,边觉察边成长。真诚地希望师兄弟姐妹多多帮助,师父多多监督指导。以至于我快速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