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②。

    客行虽云乐③,不如早旋归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裳衣。

注释:

    ①罗床帏:指罗制的床帐。罗质轻薄透光,所以在床上才能看见明月的“皎皎”。②揽衣:犹言披衣。③客行:指出门在外。④早旋归:很快地回去。旋:转。⑤引领:抬头。

    译文:

    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是那么的明亮,月光如水一般地照在我的床帐上。

    心怀愁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披衣下床绕室沉思彷徨。

    羁旅他乡纵然有千般的快乐,也不如早早地返回故乡。

    推门出户独自感叹徘徊,能够向谁诉说这满肚的愁思呢?

    抬头怅望无奈还是回房吧,泪如雨下沾湿了自己的衣裳。

喵说:

前两句超像“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其实古时候的文人也挺没有意思的,大晚上的,没电灯没微信,要是没有兄弟聚一聚,聊聊天或是喝喝小酒,一个人呆在(尤其是异乡),再加上心思又重想得又多,睡不着确实难熬……不过有几句好诗文出口,也不算辜负了一片明月光了。

然而这月亮,既照了古人又照了现世。照得多少人夜不能眠,照得多少人大发诗兴……好我忽然想去读《春江花月夜》了,据说那里的月光也十分迷人呢~

喵隔了许久,又说:

古时的明月其实和现在不同。现代社会的夜晚,空气污染与光污染的双重加持,罩得月光已经模糊,何况人眼已经习惯高瓦数的电灯,甚至广场中间白的发亮的炽灯,哪怕回到乡下,也总觉得月亮的那点光色乏善可陈。可古时的明月是和现在不同的,它就是夜晚唯一清澈的光源,万顷黑暗中唯一一个或钩或圆的切口,一丝如豆的烛光跟它比,摇摇晃晃地简直就像个三岁孩子,不堪一击~所以,古时的人们才会沉浸式的体验月光,让月亮挂在枝头,印在江水,隔过珠帘;让月光散在沙汀,透过罗帐,泻于床边……所以,你必要回归古人的情境,才能深切体会他们眼中,心中月亮的重量。今日之月仍静默无言,但它承载了多少代诗人举头仰望的目光,吐纳了多少代诗人的千思万绪。这让我面对今日之月时,竟也一时静默,唯有心里不断掏出古人写月的诗,籍此连接月色的精魂。如果月色忽而晦暗了一下,那么一定是它也陷入了同一首诗的回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