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老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从单元的选文、训练要求等方面综合来看,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各版块内容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本单元KUD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不同地域不同传统节日的风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风俗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2.文章内容有主次,主要内容作者会详写,次要内容作者会略写。

学生将理解(U):

1.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写作时确定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准确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将能做(D):

1.阅读文章时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判断作者的表达意图。

2.在介绍家乡某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时,明确自己的表达意图,根据表达意图实现的需要确定重点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上述KUD目标中,隐含着需要达成的概念性理解(学科大概念)是:

1.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着人情美、文化美。

2.表达时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有利于突出表达意图,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发现和理解大概念需要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写文章时如何确定内容的主次,做到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即预期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中产出的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实现了预期学习成果呢?

1.能准确区分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分清详写和略写,并据此判断作者的表达意图,理解并说出表达中的读者意识与内容详略安排的关系。

2.在即兴发言时做到表达有条理,重点讲得详细具体一些,意图表达清楚明白。

3.围绕家乡的一种风俗撰写文章,能够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再确定自己的表达意图,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写作时做到详略得当。

4.在班级编辑“出版”民俗作品集时,除了提供自己认真撰写的作品,还能积极承担具体任务,如审稿、封面设计、版面设计等。

结合单元阅读文本和习作的主题内容,学习任务的核心应该围绕“家乡的风俗”这一主题内容来设计。学习任务作为目标落实的驱动器和载体,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安排的线索,要能够承载起帮助学生建构目标导向的学习体验的责任。

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已经有了学生的生活境遇作为基础,可以这样创设:春节的热闹喜庆还在空气中洋溢,还在心头荡漾,我们一起怀着对春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留恋开启了新学期。每个人心中的春节,有相同的印象,更有不同的体验。从春节想开去,我们中国各地、各民族还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活动,比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有灯会、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我们对这些节日和风俗也有属于自己的了解和体验,甚至心中还留下了自己和某个风俗活动的故事。每个节日,每个人家乡的风俗,都有独特之处,都有故事可讲。当我们用心分享这些风俗习惯、活动和故事时,也是在分享、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回味、分享家乡的风俗吧,我们一定会对各种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基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单元学习的大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出版’民俗作品集”——这一学习任务,是直接从单元“习作”中借鉴和生发的。

核心学习任务的实施,要分解为以下三个子任务,帮助学生建构更具层次性的学习体验,一步步发现和理解大概念。

子任务一:生发需求——家乡风俗介绍热身

从大单元学习情境创设入手,顺势让学生在口头分享家乡风俗的基础上,学习《古诗三首》,进一步营造情景氛围。初步讨论如果要用一篇文章来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家乡风俗,可以有哪些介绍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在课堂上初试身手,梳理遇到的困惑和困难。交流梳理表达方法和策略学习的需求,发布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确定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子任务二:破解秘密——名家如何写家乡风俗

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单元文本,发现名家作品表达的秘密,重点聚焦详略得当和与风俗习惯描述相关的词语积累运用。从表达意图和读者意识两个维度深入探究和认识详略得当的表达价值,初步发现和理解大概念。

子任务三:产出成果——写风俗故事出版作品集

迁移运用从课文学习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详略得当”的表达策略),修改“热身”作品或重新撰写介绍分享家乡风俗的文章,根据评价量规和同学、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然后合作编写、“出版”作品集,开展作品集“出版”发布会,举行单元学习结业庆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