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孩子讨论寒假作业的问题,她说我啰嗦,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样的表达是有效表达,逻辑清晰而不是啰里啰嗦呢?
今天又翻到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意识到,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要想让人喜欢听、听得懂,都需要用金字塔结构,就是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原因在于大脑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金字塔结构有助于节约大脑算力。接触到一大堆信息的时候,大脑算力要分为三块,一块用来理解词语,一块用来找出思维之间的联系,剩下的用来理解思想和观点。
要想有效表达观点,就需要减少读者和听者在前面两件事上消耗的能量,使他们能够用最少的脑力来理解思想。比如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最省脑力。
所以,要想减少一和二消耗的能量,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都使用金字塔结构,就是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就可以更快更准确传达信息和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出这种思维习惯呢?
答案是需要刻意练习。以后我要多一个意识,就是每次说话,无论是孩子还是同事,闲聊还是开会,都要有一个意识,就是先说观点,然后再向下分层论述,避免啰嗦重复。
写文章的时候,除了写日记随便写外,公开写作,要给读者创造价值的文章,要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反复练习实践。
久而久之,一个事情或者问题来了,大脑就自然而然地用这种模型来处理了,形成了新的脑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