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调查,40%的躯体疾病和心理是有相关性的,人们常说"病由心生",这并不是一句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空话,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精神和心理是生命的舵手和前进的动力,控制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所以说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绝对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症状、类型、发展以及病程长短、转归和预后有很多都是由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由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情绪变化能够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发生生理性变化,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而患病后的心理状况还可以持续影响病情,是走向好转还是恶化,都与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就是说这种由心理产生的疾病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从心理入手。
有的人因感情出现问题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得上厌食症或睡眠出现障碍,变的瘦弱不堪,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有的人由于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闹矛盾而心中不快,每天烦躁不安,并产生许多心理问题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的因为爱人病故的老人,不能够抑制自己悲伤的情绪,终日郁郁寡欢,不思茶饭,严重影响了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逐渐的衰竭死去,其实,他是死于忧伤的心理而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有的人因为某些事情的不如意终日忧郁、沉闷,导致其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步退化而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还有的人死于过度惊吓,比如被十分恐怖的东西突然惊吓而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是死于过度的兴奋,其原因是过度的兴奋和激动会使心脏剧烈跳动,使脑中血流速度加快,乃至造成脑出血而丧生。
这些都是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产生的影响,这种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有很多人的疾病究其原因并不是什么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疾病,所以这样的问题不容小视,而为了身体健康,我们首先就要解决心理问题,让自己的心灵首先健康,才能让身体更加强健。
身心是一致的,当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时,会影响到身体。
当身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先不着急马上寻医问诊,可以试着看看自己最近是否有什么情绪未被觉察?
最近的午休时间,总觉得睡不醒,正常情况下半个小时的午休,精神就还不错,但是这几天睡了一个半小时,还是不想起来,有很强的疲劳感。这个感觉怎么说呢,没有具体的躯体不舒服,就是感觉累。
遇到很多人有类似的情况,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会感觉很累,本来想做的,能做的,都不愿动,结果一些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下来。那为什么会这么累呢?有个道理是内耗严重,大部分的能量都在内部打架去了,所以才会这么累。
道理是懂,要回到体验里确有些难,我们常常说要做真是的自己,真实的表达,在某些时候不是我们不做真实的表达,而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所以表达不出来,那个未知可能被埋藏在很深的地方,需要有更多的定力和能量才能觉察出来。
用冰山理论来解释,意识部分是可见的冰山一角,而潜意识的部分是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更巨大的部分。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可能比真实的部分少之又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那些未知的部分,真的做到明明白白的活着,活出那个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