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圈是分为舒适圈和困难区的,如果要保持一个人的自信和可持续性的成长,老呆在舒适圈不可能,都成了下意识的动作,做的都很麻木,得不到成长。如果一下子跳到困难区,又看着那些大神那么厉害,自己自卑地以致不敢行动,或者一下子跨步太大扯着蛋,就有后遗症了。对自己自信心也是一个打击,那到底该如何呢?
1.建立一个拉伸区。数据表明最好是5%-9%的提升空间既有挑战性又难度又不至于太大放弃。
2.清晰的目标。健身、跑步、写作都是不清晰的目标,将目标逐次分解到落地,动作标准做3个俯卧撑,跑步1km,写200字的生活工作感悟或者读书笔记,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最小公约数,先动起来,可落地可执行。
3.即时反馈。线上或线下找到高手,及时请教和反馈,这样才明白你这个骑象人骑的大象有没有脱离道路,是否在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前进。
在拉伸区日日坚持并逐步提升,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真实体验就是跑步。
对于我这个一早起来就想看书一小时的人来说,跑步简直就是浪费大好时光。但为了听书,所以有一天在老公的一再影响下,也看到大我几岁的一个同学,这几年越来越年轻,所以我也开始了第一次晨起走路。这一走,就是一小时,既听完一本书,也锻炼了身体,还享受自然恩赐的阳光雨露,一举几得。这样,一走就是几个月。后来,有一段时间,孩子开学了,每天需早起给孩子做早点,早点过后,洗漱完毕,就到上班时间了。锻炼时间不够了,所以我就开始了跑步,最开始1公里,然后1.2公里,1.5公里,1.8公里,2公里,2.2公里,2.5公里,3公里,就这样,一段时间一个小台阶,很明显,里程越来越长,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进步虽小,但清晰可见。就这样,爱上了跑步。
回头反思跑步之所以能日渐进步原因如下:
第一重要的是思想认知上的改变。
第二是日日坚持,每日保持一个痛并快乐着的状态。
因为用反馈工具keep,所以每日进步里程有数据统计,即时又清晰,看到第一日里程是1公里,第二日就想超越第一天,达成1.2公里,但每日要保持一个最为重要的体验是: 不要让身心觉得是压力,是痛苦。一定要分解目标,并让每次体验都感觉到轻松而微痛。其实回观我的跑步数据可以发现,跑步之所以能进步,我的数据正符合了5%-9%的拉伸区数据。所以,这个拉伸区让我面临每天既有挑战性的目标,但又难度不大,不至于放弃。
但达到3公里后,我不跑了。原因是:膝盖越来越痛。后来牵扯的下楼梯也痛,连乒乓球时都不敢发力,所以想着,总不能因为跑步把膝盖整坏了,那可得不偿失,到头来,什么运动也参加不成了。哈哈,我这反面教材也正好说明,我们在拉伸区成长需注意的第三个点:要找到高手,及时请教和反馈,这样,你才能确保始终走在正确的路上。
舒适圈让人自我堕落;困难圈使人畏惧不前;拉伸区微痛但让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