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桐庐房明府先辈
许浑
帝城春榜谪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
阙下书功无后辈,卷中文字掩前贤。
官成每喜江山静,道在宁忧雨露偏。
自笑小儒非一鹗,亦趋门屏冀相怜。
【注解】
1. 桐庐:即桐庐县。夏商时桐庐属扬州之域,春秋时为吴国属地,后越王勾践灭吴属越国,越国被灭又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富春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另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府。分水建县后,属严州府。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并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
2. 明府: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 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后汉书·吴祐传》:“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矜,恩无所施。” 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 曰:“县令为明府,始见於此。” 唐杜甫《北邻》诗:“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
3. 先辈:对前辈的尊称。唐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也相互敬称先辈。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唐时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
4. 帝城: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王维《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明陈束《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5. 春榜:春试中式的名榜。宋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二:“青衫日照夸春牓,白首餘年哭故人。”明吴承恩《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
6.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謫仙。”
7. 四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唐李绅《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声华:犹言声誉荣耀。《淮南子·俶真训》:“今夫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符嫗掩万民百姓,使知之訢訢然人乐其性者,仁也。”唐白居易《晏坐闲吟》:“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老倒翁。”
9. 阙下:借指京城。唐贾岛《寄毗陵彻公》诗之二:“别离从闕下,道路向山阴。”《明史·选举志三》:“推(推官)、知(知县)拟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
10. 雨露:比喻恩泽。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蒙君惠患难周,春风雨露沾枯朽。”
11. 小儒: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陆游《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12. 一鹗:《汉书·邹阳传》:“臣闻鷙鸟累百,不如一鶚。” 颜师古 注:“孟康曰:‘鶚,大鵰也。’ 如淳曰:‘鷙鸟比诸侯,鶚比天子。’鷙击之鸟,鹰鸇之属也。鶚自大鸟而鷙者耳,非鵰也。”后用以比喻出类拔萃的鲠直之臣。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推选閲羣材,荐延搜一鶚。”
13. 门屏:借指师门、权门。宋苏辙《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辙以官守,不获躬诣门屏,谨奉启陈贺。”宋陈师道《上曾枢密书》:“一去门屏,十年有餘,平常不为问,非怠於外,以谓无益而不为尔。”
14. 相怜:相互怜爱;怜惜。《列子·杨朱》:“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 宋王安石《酬宋廷评请序经解》诗:“未曾相识已相怜,香火灵山亦有缘。”
简译:
此诗当作于许浑早年南游越中时,彼时许浑尚未入仕。
你就像谪居世间的仙人一样曾经在京城的春试中高中魁首,二十年来声誉传遍全天下。
京城中你的书法功夫后辈中无人能及,你的书卷中的文字超过了古代的圣贤呀。
(前两联对房明府极尽赞誉之词)
你为官娴练因此仕途坦荡,也不用担心皇恩泽润不及。
我自笑也就是一个小儒生,而不是一个大鹏鸟,但还是希望能归依你的门下,以得到延誉和举荐呀。
(后两联希望房明府举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