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鞋大鞋小,只有自己知道。千真万确!
从上中专开始晨跑,四十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因此,跑鞋的选择就成为常事。
前年秋季的一天,我去办公楼对面的银行办事,路上看到有个鞋店,正在拍卖各式鞋子。从窗玻璃外面就能看到店里面积挺大,足有四大间,但内饰简陋,搭着长条桌,桌子上铺满形形色色的布鞋、皮鞋,里面有三三两两的顾客。看样子房屋是临时租用的。
我信步踏进门去,迅速扫视整个里面布置,想购双跑鞋。我沿着柜台,逆时针浏览。
档次不高,但品种齐全,颜色亮丽。我先看上一双黑色胶底鞋,因为我常购平底胶鞋。后来,又看上一双灰白色的篮球鞋。前脚面有星星点点样凸起点,由低到高倾斜的鞋面,前沿微翘,后跟厚重垂直,立在柜台,从远处瞧,这鞋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灰鸟。
“就它了”,我自言自语。
“这么样,买吗”,看样子是个老板娘,见我仔细端祥,便走过来,殷勤地问我。四十大几的年纪,棕红色褂子,白底黄圈裤,光脚穿着拖鞋。
“能试一下吗”,我试探性地问。
“可以”。
我于是脱去脚上的皮凉鞋,拿起新鞋,解开鞋袋将脚伸进去。双脚全踏进去后,我立身,使劲跺跺脚,又轻轻走几步,又返回,总觉得鞋有点挤脚。
“没事的!不买就算了”,男老板一挥右手,边说边走开去。
女老板则很有耐心:“没关系的,穿上几天抻开了就不挤脚了!”边说边用手抻一抻鞋口,好像立即抻开了似的。
“真能抻开吗?”,我半信半疑。
“没问题的啦,我卖鞋二十年了,不骗你!”,她信势旦旦。
于是,我相信了她,打包回家。
前几天早晨,我穿它跑步,感觉脚尖还是有点挤。一周,二周,三周……,我愈来愈不能忍受这种挤压的感觉,索性送给了邻居。
今年春节前,我与妻去朝阳鞋城淘鞋。她看上一双黑色翻毛鞋,我看上一双花布面胶底鞋。翻毛鞋有鞋袋,还有个装饰扣把脚固定,煞是美观,但脚左右有点拥挤;胶底鞋虽非流行款式,脚进去却舒展、柔和。我坚持要胶底鞋,妻却说翻毛鞋飘亮,听她的没错。万般无奈,只好依她。
现在,我穿过几次黑色翻毛鞋,感觉总是有点别扭,渐渐地丢弃了它,重新换上轻便的秋鞋,一边又想着重新选双跑鞋。
通过以上经历,我忽然联想到“郑人买履”和“削足适履”的故事。选鞋与做人一样,既不能死搬教条,也不能人云亦云,鞋大鞋小,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