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老师谈课程变现

祖庆老师:很多体制内教师想尝试课程变现,却总担心会不会被质疑不务正业,或者没时间平衡本职工作和课程。你有哪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摆正教师与“挣钱”的关系,这点非常重要。对“挣钱”,我们自己要心里有数,要逻辑自洽,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就会吞吞吐吐,拧拧巴巴,当面说这,背地做那,人格分裂,长出一种鬼鬼祟祟的气质,别人看着难受,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但如果我们知道挣钱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就会生长出一种底气,一种正气,是一种舒展的、明朗的、开阔的、迷人的气质。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有高配得感。挣钱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挣钱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为他人提供价值”,是“你被他人需要”,你能被多少人需要,你就能挣到多少人的钱;你能被提供给人多大的需要,你就能挣多大的钱。“你为他人提供价值”,“你被人需要”,有什么好丢脸的?你是很尊贵的!我就想“站着把钱挣了”——我是说“挣钱”而不是“赚钱”,“挣”字,提手旁,是靠双手、靠能力,换取收益;是凭本事、凭良心,成人达己;是用专业能力“挣”得口碑挣得回报,是匹配我们职业规范的;而“赚”,是“贝”字旁,着眼在“钱”,是追着利益跑,哪怕坏了良心,丢了底线,没了节操,当一个老师有了赚学生钱、赚同行钱的想法,盯着师生的口袋,割韭菜是必然的,演戏是必然的,把职业变成牟利的手段,背离了育人本质,也丧失了教育者的良知。这种教师,我见过,我是不齿的。

第二点,“没时间”不是不能做,而是选着做。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买过来看一看,什么叫“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又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要分清。你有优先级,先守好本职:课堂不敷衍、教学不打折,而我们做的事情不是“副业”,而是“专业”,二者本来就是高度重合的,我们要让专业能力二次发光。当家长因为你的课程更懂教育,当同行因为你的分享少走弯路,没人会说你不务正业,反而会认可你把教育做宽了。不务正业的质疑,终会被专业增值打破。

第三点,你“不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可能你听了会觉得我在教唆你学坏,其实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其实缺少人文素养的。教师的素养其实分为三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素养、系统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个一心只扑在教学的教师,他的人文底蕴一定是不健全的,遇到教育上的难题,也无法真正解决。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一直不敢说,怕人觉得我“反动”,后来我读了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她在这本书里前后三次谈这个问题,我真是忍不住隔空想跟闫老师隔空击掌:“说的太正确了呀!”你个好的职业,它是滋养你的,而不是消耗你的,如果这个职业一味地消耗你、剥夺你、榨取你、PUA你,那“咱们离婚吧!”

其实做课程变现,需要一点“敢走少有人走的路”的决心。就像王安石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很多老师担心质疑、怕没时间,但真正的突破,本就属于愿意迈出第一步的“有志者”——你敢直面需求、打磨专业,就能抵达别人没到过的“远境”。

今天送给所有同学一句话:人生之河,奔腾向前。我心坚定,追光而行。祝愿直播间的所有同学,实现成人达己的梦想,活出热辣滚烫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