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家这周写的随笔,很多都是关于学生的,一些“有问题”的学生。由此联想到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中的几段话,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从何而来?从教师的“因材施教”而来。“教育要面对个性”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该指向我们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他进一步阐述道:“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某些孩子可能真的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缺陷,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进行因材施教。比如五年级的张奥祥热爱劳动,每次劳动都是最积极的,得到老师的夸奖就更高兴了,那就让他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你会发现他在其他方面也会表现的有所进步。
由此我也联想到了我们班的申宗元,他现在已经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从下周开始给他区别对待,让他的作业从最简单开始,希望也能让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重拾学习的信心。
虽然说因材施教并不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优生,但是只要我们真正的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