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断,想起网络上很流行的一个词“断舍离”。
断什么?
人生大部分都是被关系所牵绊着,也许断的就是关系、断的就是放不下的思绪吧,但是断不一定要舍去、要离开,断是为了边界清晰,是为了成熟和成长,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好这样断才有意义了。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这辈子会和孩子们经历多少次断,1次、2次、3次……也许会有很多次,只有慢慢断开了,我和孩子们才能更加的成熟,才能成为我们心中的自己。
第一次,是孩子出生剪断脐带的那一刻,孩子从母体中分离,Ta来到了人世间,有机会慢慢长大,将来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体会这个世界。这是一次物理上的分离
第二次,是断奶。孩子从吸吮母乳到牛奶、辅食、成人的食品,在进食方式上做了一次分离。在喂奶期间,我和宝贝有着天然的默契,Ta额了或者我涨奶了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感觉到,所以母乳的妈妈通常不会离开宝贝太久,因为之间有条无形的脐带联系着。因为母乳喂养也培养了天然的亲子关系,看着孩子吃奶的样子我知道了什么是母爱,孩子们纯真可爱的模样一辈子烙印在我心底这是做母亲独有的特权和幸福感,两个宝贝我都做到了自然离乳,这是属于我的骄傲和自豪。
第三次,送幼儿园。孩子离开家里,独自面对外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由老师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环境变了、身边的人也变所以孩子们会哭着闹着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他们有分离焦虑,分离是互相的所以分离焦虑是也是双方互相影响着。孩子会有哭闹来表达,成人会表现出担心、牵挂、在学校门口久久不能离开或许什么都不会表达,但是这份情绪留在了心底,成为了我们的潜意识自己都未被察觉。
第四次,孩子换牙后进入小学开始独立的学习、生活。前三次,我和孩子们都分离得很顺利,但第四次好难,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问题也会更加复杂不一定会马上显现出来,他会通过其他方面的情况间接的告诉我们。也许说明我们的先天基础不错,但是在后天成长方面我还需要多加练习。哪里有痛苦,我们就需要在哪里停下来开始修行。最近,我好累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是家庭。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家后还要面对两个孩子,一个要妈妈陪玩游戏,一个喊妈妈陪学习;一个喊妈妈陪洗澡,一个等妈妈陪睡觉……这些事情他们不能独立完成吗?论能力都可以,但是现阶段就是不行,即使我加班也要等着我回来才能开始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成长来至于痛苦,当我痛苦的时候我才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这样我还能忍受多久?如果不能忍受了我该怎么办?答案是断。2娃家庭中,特别是两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的,一个要干什么,另外一个虽然需求不强烈但是为了彰显存在感也会有要求。每天我就被两个孩子扯着,一个往西拉一个往东拽,时间长了我都很分裂了。为什么我不在卷入旋涡,我需要断开他们对我的拉扯。怎么断?放下我放不下的东西。我问自己,有什么放不下?
放不下姐姐的成绩,二年级明显成绩下降了我希望她可以做到班级中等,希望她可以完成学习的作业后还可以自觉的完成家里的辅导作业;放不下弟弟的幼小启蒙,希望多陪他读故事,学英语,看各种网络课程。每天7点回家,等我到家再陪孩子做以上事情会是什么感觉?用疲惫的心情不断催促孩子来完成,一方面我疲惫不堪同时孩子还会觉得这是我的任务,他们都是为了我学,并不能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这么多的希望除了压着我喘不过气,对于孩子孩子的成长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我学会了降低标准做减法。我问自己,我的最低标准是什么?
答案是“每天晚上10点睡觉”。保证睡眠充足,孩子生长智力发育才会好,第二天才能有充沛精力学习,有充沛的精力上课注意力也会容易集中,姐姐一年级基础也不差,上课效率提高了,学习也不会太差,至于作业嘛……她自己的作业自己去担心吧,自己不操心自然会有人收拾她,我就不替她操心了。
制定了简单的学习计划表、家庭积分奖励制度,告诉他们妈妈没回来你们可以根据计划表上的内容来进行,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到了时间自己上床睡觉。至于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也要看工作的情况,你们就不用等我了,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打电话妈妈,我很愿意帮助你们,只是换了一方式来陪你们。
放低要求、停止唠叨、减少期待说出这些话,我轻松多了。放下心里诸多的放不下,孩子才能有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体验他们想体验的内容,至于对或不对,其实不太重要,孩子越小试错的成本越小,只有经历过他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当下最应该做什么。
以前和小区一个妈妈讨论过离场教育,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场。现在我知道了,当你真正的感觉到你需要离开了,就是离场教育的开始。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没有时刻表,不是别人家孩子几岁干什么,你加娃就需要几岁干什么的,觉醒就是最好的时刻表,上个阶段的断开完成,自然就会开始下阶段成长……周而复始,我也不知道后面我会遇到什么,但是该断的时候我相信我会断。
成长来源于痛苦,成长的确很痛苦,但不成长才真是真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