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诀”锻造村级后备力量“生力军”

近日,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对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而村级党组织书记更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是政策落实的“排头兵”,强化村级党组织后备人才储备尤为重要。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力量要从“选、育、管”三点靶向发力,持续输送与乡村全面振兴事业“血型匹配”的“新鲜血液”。

提质扩面“选苗子”,多渠道激活人才之“源”。乡村要振兴,人才队伍是“基石”,村后备干部力量建设首先要在“选”上下功夫。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标准,做到“外招内引”两手抓,去主动发现人才、定点挖掘人才、上门回引人才。通过“个人自荐”“村民举荐”“支部推荐”等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式,把好人选入口关。既可以有在业务实践上先干一步、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党员;也可以有在增收道路上先行一步、能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能手;亦或是在创新理念上先学一步、为村居建设注入新鲜灵感的返乡大学生,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发展致富有本事、有服务群众意愿的“好苗子”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育的“大盘子”。

精准施策“育精兵”,多形式提高本领之“能”。从“雏鹰砺羽”到“振翅起航”,从“青青苗”成长为“遮阴大树”,都离不开营养的摄入。村级后备力量要成长成才同样需要从基层“沃土”中汲取“营养”。要抓好教育培训,依托乡镇党校、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党建业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相关专题培训,弥补后备力量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要抓优导师帮带,实行“以老带新”结对帮带制度,聚焦群众工作重点难点、乡村发展痛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对后备干部进行能力训练,鼓励后备干部尝试接触村务工作,从内页材料、工作对接到走访入户、化解纠纷等方面,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方法上教等,切实提高后备力量能力水平。

宽严相济“管人才”,多角度激发后劲之“力”。为应对新一轮的换届选举,当前,各乡镇党委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后备村干部的选拔工作,但仍有不同程度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管”的现象。为谨防后备干部“一备了之”,要“严管+厚爱”双轨并行。一方面,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座谈交流解决困境难点、考核评议掌握工作表现等方式,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重点关注、适时使用;对思想不成熟、工作不积极、联审不过关等人员则及时退出、调整补配。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关心关爱村级后备力量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其成长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