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学生放假了,虽然看不到学生,但学生微信群却异常的热闹起来,学生们在里面七嘴八舌,只要一两个小时没看手机,在里面就能看到几百条未读信息。
有空我也会点进去瞧一瞧,结果没想到今天有学生在微信群里对骂,闹了矛盾。
起因是班里有一个因脊柱侧弯的残疾学生W,本来是个值得同情的学生,但很多学生却讨厌他,尤其是他宿舍的同学。
据我调查,W同学平时嘴巴特别不饶人,说话也比较毒。动不动就说一些极端的话,比如要把谁割喉,要抛尸,要杀掉,给人一种他内心很阴暗的感觉。他身边的同学听多了,对他的敌意也就与日俱增。也许是之前很多同学对他积累了太多情绪,今天终于在放假后的班级微信群爆发。
有两个同学为了表达自己对W同学的不满和厌恶,居然用QQ小号冒充W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言语攻击,言语中难免伤及无辜,这就包含了班级的副班长。于是,今天在班级微信群突然出现副班长公然要求冒充的同学公开道歉,而且也气急败坏到开始骂冒充W同学的人。
可能是下学期要分班,副班长还毫不避讳的指出了冒充同学是哪个人以及他干的一些坏事,真是让我这个班主任大开眼界。
这个事件有一半吃瓜群众思想,但另一半还是班主任思维。看到这些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脏话,有点活久见。可一个班级群,本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交流,积极的传播正能量,结果却成了骂大街的地方,似乎好端端的班级群也遭遇了“公关危机”。
一、积极主动
班级群是常见的,一般也不怎么聊天,因为都害怕老师在群里,聊天不方便。可面对这种学生毫不顾忌的情况,作为老师还是不能一味的放任不管。毕竟看到不管,就是失职了。不仅要管,还要积极主动的管。
面对这个事情,我先是大概看了群消息。基本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了两个当事人,让他们先冷静。然后直接点明,冒充W的这个同学做的非常不对,并且告诉他们凡事要讲证据,没弄懂事实真相前不要随便喷人。公共场合毕竟不是两个人对骂的空间,有事私下解决。在说了这番话之后,两人终于冷静消停了一下,私下解决去了。
二、就事论事
网络舆情其实是最不好处理的,因为你压根没法面对面沟通,你甚至都不知道喷你的人是谁。所以面对学生间的这种对骂,要做学生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客观。不评判,不批评。多陈述事实,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冒充W的这名学生是做的很过分,但是因为我也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说了句不地道。
同样的,利用班级群大放厥词的副班长,我也说了在网络公共空间
三、果断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