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凌晨5点多的烟台,天还没亮,路上一片漆黑,静悄悄的,na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单单老师的mysore教室,她用小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刻,对着镜头笑着说,“上课是最开心的事儿。”
na不是烟台土著,专程从沈阳飞到烟台找老师学习阿斯汤加瑜伽。在教室的练习,她形容为轻松且舒服,而来到老师身边让她内心充满了幸福。练习阿汤之后,她已深深折服于它的魅力,并为自己的不离不弃庆幸。
大部分人都想不通过努力就有所收获,但na以为收获往往要经历春夏秋冬的考验,要臣服于恶劣的天气,臣服于糟糕的状态,臣服于内心的纠结……突然有一天,阿汤到底是什么,竟如卷轴画般在她面前徐徐展开。
谈到瑜伽和阿汤对她的意义,na说,“瑜伽是我生命的转折点。现在,瑜伽无法给我带来任何收入,我却因为瑜伽放弃了原先大部分的收入,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有损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钱,心灵更重要。如果我的心量够大,我失去的东西一定会以其他方式,满足我的日常生活所需。所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最重要,我修的就是这颗心。”
诚然,na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她摆脱了金钱的束缚,而这一切不会发生在转瞬之间。变化只会隐藏在日常一次又一次瑜伽垫上的历练与洗礼之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质变就就显现了。
放弃健身、舞蹈、跳操,只专心练习瑜伽
2012年,na开始接触瑜伽,她被瑜伽馆的环境吸引,发现练习的感受很好,瑜伽老师安静的样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想坚持练习。不过,那时她的瑜伽练习并不专一,可谓是断断续续。一周之中,除了瑜伽课,她还会上健身课、跳舞,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肥。
在体验阴瑜伽时,na觉得太难了,一个体式要坚持3-5分钟,堪比酷刑。像束角式,对于髋关节灵活的人,易如反掌,但她天生髋关节很紧,进入体式后,她的膝盖高得不能再高了,若长时间保持,她会感到揪心地疼,甚至想说脏话。即便是上其他主题的瑜伽课,由于她天生比较紧,一节课下来,她的身体都会比较“痛苦”。
在痛苦面前,有些人会轻易退缩,但na不一样,她似乎能在瑜伽中苦中作乐,也许这源自她细致入微的观察。20多岁时,她曾经盲目减肥,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偶尔会喘不上气,一旦做剧烈运动,呼吸就不够用。
每次练习瑜伽时,她发现自己的心跳没那么快,呼吸不会有急促的感觉,一节课后,她的身体是柔软的,还能体会到放松,整个人都能安静下来。反观她上健身课的状态,虽然身体出了很多汗,但身体感受与心理感受都没有上完瑜伽课那种放松,对于压力的缓解也没有很明显。
到了2017年,健康依旧是na持续运动的驱动力,但她渐渐放弃了之前的健身、舞蹈、跳操,只保留了瑜伽练习。那一阵,她遇到了一位体式教得很好的男老师,恰巧赶上老师自立门户开工作室,就踏踏实实跟着他练习。
回忆当时的练习状态,na描述说,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体式,她不行,所以,她迫切希望快一点打开自己的身体。在瑜伽课上,她难免会跟其他人做比较,有时就会给自己否定,比如站立手抓大脚趾这个体式。当周围的学员都稳稳站在那里时,她却晃个不停,总站不稳,还往下掉,特别尴尬。
幸好,na没有因此放弃,她会定期到老师的工作室练习。由于是小班授课,人数相对较少,老师的辅助会多一些,她便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深入体式,随之,自信也会慢慢积累起来。她说,“有一天课后,当我下楼时,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要飘起来了。”她分析可能身体都打开了,气血比较通畅,脚下就轻盈了。
老师上课时,言语当中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瑜伽哲学的内容,让na更是喜欢。于是,她跟着这位老师学了2年多,并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希望自己的体式有所进步,自己对瑜伽哲学有更多了解。工作生活之余,她会在网上寻找跟瑜伽相关的内容,读得津津有味。后来,她遇到了阿斯汤加瑜伽,从此,便定了心意,就练阿汤了。
每天清晨在拜日式里相见,熬汤并不孤单!
2019年,在对阿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到路路编辑推荐的课程,na便去郑州参加了全球阿汤授权老师Tarik的工作坊。尽管课上困难重重,比如作为阿汤小白,完全不懂mysore该如何练习,与老师语言上的沟通障碍等,她依旧收获颇丰,无数次被老师的讲解所打动。那一刻,她觉得对阿汤的喜爱很像一种重逢,因为她上辈子一定就曾跟阿汤相知、相逢。
仅仅上一次工作坊,难以满足na对阿汤的好奇心,她开始搜索其他老师的信息。后来,她锁定了烟台的单单老师。“我看过单单老师做体式,也了解了一些她的经历,她应该是一个特别往内心走的小姑娘。”
在学习瑜伽的道路上,na不想停留在单纯学习技巧的层面,也不想整天依靠着老师。记得第一次上工作坊时,单单老师就对她说:“你现在可以跟我一起练习,但你最终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定要脱离我。”对此,她很赞同,这也正是她想学的瑜伽,就认定了要跟她学阿汤。
na觉得工作坊有点仓促,更喜欢一年之中花一些时间到单单老师的教室规律地上mysore课。这样,她能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产生更为深入的连接。她发现,单单老师在教授阿汤时,很用心,就像在呵护一颗颗刚刚出生的阿汤小种子。
毕竟,能坚持阿汤练习很不容易,当单单老师看到有兴趣的学员时,便会倍加珍惜,一边会悉心呵护阿汤小苗的成长,一边会对小苗有严格的要求。这样的一种用心良苦让na很是感动,内心也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尽管na不能天天在教室里与老师和同学同行,但这条阿汤之路她并不孤单。在朋友圈里,她会看到大家的练习分享,这对她是一种无名的鼓励。单单老师有句话,简直说到了她的心坎里。“虽然你回家了,但是咱们每天清晨都在拜日式里相见。”每次练习中,她会获得无形的能量,因为在跟一些优秀的人同行,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把阿汤练习看得很重要
坚持阿汤练习,光有热爱,不够,还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以及把练习本身看得比较重要。na的儿子上小学,为了按时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早起成了她的必修课。儿子放假时,她一般4点起床,4:30开始练习,7点前可以结束。若是儿子开学,她需要3:30起床,给自己留2个小时的练习时间,6:30必须送儿子去上学。
如此这般的作息,旁人看起来难以理解,甚至会觉得苛刻,但na很享受。她觉得早上是她固定的练习时间,那时最安静,没有人打扰她,心是最静的。这样,白天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干扰。
只要有韧性,作息就能调整,这没能难倒na,但每次练习之前冒出的情绪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早上起床后,在刷牙时,头脑中可能会浮现一个念头,“还得干同一件事啊,阿汤练习太累了……”只要她开始静坐,这是她在mysore教室养成的习惯,之后再继续做体式,练习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有时,她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但难能可贵的是,她一直在坚持练习,冲破头脑的障碍,在阿汤路上前行。
na发现早上在静坐时,有时心很安定,但头脑并不安静,总会有各种念头升起,甚至会扰乱她的心绪,而她做的就只是让念头来去自由。然而,有老师在身旁时,不仅心安定,头脑也老实。
生理期的日子,虽然不用做体式练习,她依旧会去mysore教室静坐,且静坐的时间比平时要长一些。有一次,她坐了1个多小时,到最后老师都提醒她可以结束静坐了,她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坐了那么久。也许,是老师自身的能量场,让她更容易安静下来,这也是她愿意每隔一段时间就到老师的mysore教室回炉练习的原因,跟老师不断连接,才能确保自己的练习之路保持正确的方向。
在na眼中,阿汤是一个由外向内走的过程,当身体洁净后,心也会安静下来,而一些习惯也就养成了,比如吃肉这件事。练习者会发现吃肉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练习,为了练得更好,吃肉就会越来越少,也会发现身体越来越轻,慢慢也就不想吃肉了。
这也体现了瑜伽的魅力,即没有人逼迫练习者做什么,练习者会主动做出更好的选择,会自然而然地遵守瑜伽八支中的持戒与内制,善待周围的一切。在整个过程中,体式的练习必不可少。
不难发现,对阿汤这件事,na是认真的,她希望自己能持之以恒,而时间轴更是以一个10年为期限,她会好奇,坚持阿汤10年之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她开始写公众号,名字就叫3650天,既能记录自己的阿汤练习感受,又能鼓舞其他阿汤练习者携手前行,岂不快哉!
1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足以让人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不知有多少阿汤练习者,会跟na一样,在心中跟阿汤许一个10年之约,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采访手记:
na是我的瑜伽网友,因为读到我的文章,我们就认识了,简单聊过之后,我觉得她一定有故事,就促成了这次采访。那天,我们聊了2个多小时,尽管我把大致的采访提纲发给她参考,但她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就跟我像聊天一样,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即便如此,我真的觉得非常有料,以至于这次的采访,我能写出6篇文章。我猜这就是阿汤人的魅力吧,因为日复一日的熬汤,那些印记都深深在烙在了心底,聊着聊着,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能去mysore教室练习的学员,是幸福的,但我总会想,这种经历到底能延续几年呢?毕竟,瑜伽不会是一个人的全部,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轨迹总会在某个时间段发生变化,那么去mysore教室有时就成了一种奢望。这时,若能依旧坚持在家自我练习,那么这条阿汤之路会更为长久。
正如文中提到的,na的老师说过,“咱们每天都在拜日式里相见。”第一次听到,我竟然有种莫名的感动,谁说自我练习是孤单的,每天世界各地有那么多阿汤练习者在虔诚地练习,大家都会在拜日式中相遇,想想就好浪漫,对吗?
也许,陪伴不一定是时时刻刻在身边,那种日复一日对承诺的坚守,也是一种无声的陪伴。阿汤练习者虽然不会每天相见,但大家都会规律地走上垫子,那份承诺在彼此心中,默默地践行着,这算一种阿汤的力量吗?
在此,我还想感谢na与我的坦诚分享。我们素昧平生,她却会跟我说出很多掏心窝子的话,我心里很温暖。我总说自己是瑜伽传播者,其实我很需要她的分享,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瑜伽/阿汤能给练习者带来什么。
而她对分享这事有一颗很开放的心,乐于讲出自己的阿汤故事,无论是跟我讲,还是自己写公众号。她似乎不会担心自己讲得好不好,对不对,别人会不会相信,她只是单纯分享瑜伽带给她的感受。在她眼中,只要能分享出去就是最有意义的。
我顺便呼吁一下,若您也有一颗分享的心,无论您练习瑜伽多久,练习哪个流派,都可以跟我联系。我坚信,一个人爱上瑜伽,一定是有理由的,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抽丝剥茧去探寻那个理由,再把它呈现给更多的读者。这样,会有更多人从瑜伽练习中获得力量,发生蜕变,想想这事就很美好!我时刻准备着,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