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署桥,1430年苏州知府况钟建此桥时,叫福民桥,一直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名叫了府署桥。而福民桥这个名字给了第三横河上的另一座桥,在府署桥的东面。
府署桥南出东善长巷对福民桥弄,北出道前街对市会议中心。
今会议中心东部系明清苏州府署故址,旧时衙署门前津梁多称“福民桥”,意谓造福于民。1980年因重名改今名。明宣德五年(1430)况钟任苏州知府时建,嘉靖元年(1522)重修。1985年拓宽道前街、重浚河道时又修。条石板梁平桥,沥青铺面,两侧武康石边梁浮雕水浪旭日海马,左右武康石栏板浮雕狻猊42头,均为1985年从官太河桥的百狮子桥移置于此的宋代古桥遗构。
府署桥对面就是苏州会议中心,明朝时此地是苏州知府衙门。最著名的苏州知府是况钟。
况钟(1383-1443年),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人。况钟早年曾在尚书吕震属下为小吏,因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并推荐为仪制司主事。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升迁为礼部郎中。宣德五年(1430)出任苏州知府,为苏州减赋70万石。
正统六年(1441),况钟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最终任职长达十三年。1441年1月10日死于苏州知府任上,苏州人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昆剧《十五贯》,以歌颂况钟刚正清廉的思想品格和深入实际的求实精神而使其妇孺皆知。《十五贯》,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