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仪:晨光中的菜摊
今天清晨,天色还是一片浓郁的深蓝,我路过学校附近的医院门口,看见几位老奶奶已经在路边忙碌起来。她们或端着盆,或铺开编织袋,手脚麻利地布置着各自的摊位。周围零零散散堆着些布袋,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那时应该还不到六点半,路灯依旧明晃晃地悬在头顶,把她们的身影拉得细长。忽然,一声略带沙哑的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朱——快点来!位置都给占好长时间啦!”循声望去,一位老奶奶正站在坡下招手。坡上,另一位提着袋子和塑料盆的老奶奶闻声抬头,朝下望了一眼,随即加快脚步,“飞”一般穿过马路。她灰白的发丝在晨风中微微扬起,整个人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神。
我的目光没有停留太久,却在不经意间瞥见她蹲下身、铺开袋子的动作——那么干净、利落,仿佛这一切早已重复了千百遍。其实,这些老人家在摆摊这件事上,也有不少自己的小巧思。我曾见过有人在菜上洒些清水,让青菜更显水灵翠绿;也见过一位老爷爷,把带花的黄瓜码得整整齐齐,每一根头顶都顶着一朵小黄花,花上还挂着露珠,在晨光里亮晶晶的,格外可爱。
口袋“呼啦”一声张开,钢管盆“哐当”一声落地,再加上她们洪亮的招呼声、交谈声……这一切,都汇成了一支属于清晨的交响,朴实,却充满生机。
她们或许不懂什么叫“生活美学”,却在日复一日的早起与劳作中,把寻常的早晨过得热气腾腾。那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理想,只是认认真真、本本分分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的遇见,让我在清冷的早晨,触摸到了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力量。
【自我评价】一类文。选材真实鲜活,观察细致入微。语言富有画面感与生活气息,结尾自然升华,于平凡场景中写出人物精神,展现了良好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孙梦婷:奔向未来的自己
我常常幻想自己的未来——或许会站在三尺讲台,为学生们播撒知识的种子;或许会穿上白大褂,为病痛中的人们带来希望。然而,我却很少认真想象,两三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直到那节体育课,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我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因为体型偏胖,我对体育课总怀有隐隐的恐惧。跑不上几步就气喘吁吁,汗水模糊视线。这天,操场上还有两个九年级的班级和我们一起上课。慢跑三圈的热身要求,我才坚持一圈就悄悄放慢脚步,趁老师不注意,溜到树荫下的长椅,和好友聊起了天。
就在这时,九年级的学长学姐们开始了他们的训练。休息片刻后,他们重新集结在跑道起点。哨声划破空气,二十多个身影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他们在环形跑道上循环往复,双臂有力地摆动,汗水在阳光下闪烁。望着他们拼搏的身影,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既有敬佩,更有难以言说的自责。
这不就是两年后的我们吗?到那时,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为了体育中考全力以赴。每一个晨跑,每一次跳跃,都不再是简单的锻炼,而是通往理想高中的必经之路。现在的我,却因为惧怕辛苦而选择逃避。可是,成长从来不会因为畏惧而停下脚步。
为了那个更好的自己,我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不再找借口退缩,不再轻易放弃。每一次奔跑,都是与自己的对话;每一滴汗水,都是成长的见证。两年后的我们,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奔跑吧,向着未来的自己!用坚实的脚步,丈量青春的每一寸光阴;用不懈的坚持,跑完初中这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
【自我评价】一类文。文章由现实场景自然引发对未来的思考,情感真挚,感悟深刻。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将成长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尾富有感染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成欣雨:玻璃上的回响
午休时,我趴在桌上小憩,朦胧中听见“嗒嗒”两声轻响,像雨滴悄悄吻上玻璃。睁开眼,发现是右边的小陈正用黑色水笔轻敲笔袋,节奏缓慢而规律,仿佛在打磨某种无声的语言。他低着头,眼神专注得像在聆听什么。
我好奇地坐直身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他正对着蒙着薄薄水汽的窗玻璃轻叩。玻璃上,用极淡的水汽画着一个圆圆的笑脸,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今天天气真好。”字迹朦胧,正随着室内的温度悄然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你在做什么呀?”我轻声问道。
他吓了一跳,回头看我,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没什么,就是有点无聊。”可他的眼睛却亮了一下,像被点亮的星。
其实我知道,他每天午休都会这样轻轻敲上几下,有时画朵云,有时写句诗。没人注意,也无人回应。后来他说:“就像在时间里留个记号,证明我来过,也看过今天的阳光。”
我没有再说话,只是越过低垂的额头,悄悄拿出自己的笔,在我这边的玻璃上轻轻敲了三下——“嗒、嗒、嗒”,然后画了一个小小的、发着光的太阳。
他看见了,转过头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又低头继续敲起来。
“嗒嗒,嗒——嗒。”
这一次,节奏变得轻快,像春天融冰的溪流。
【自我评价】一类文。细腻捕捉青春中无声的默契,以微小动作传递温暖。文字干净而有画面感,情感自然流淌,于细节处见真章,展现了出色的观察力与共情力。
楚梦悦|破妄见真,野性与觉醒的交响——读《西游记》第三回有感
《西游记》第三回,是孙悟空从“野性”走向“觉醒”的高光时刻。他不甘囿于花果山一方天地,闯龙宫、夺金箍棒,踏地府、勾生死簿,以一身神通挑战既定秩序,彰显出不凡的生命力量。那不只是力量的张扬,更是对“命运自取”的勇敢执着。
他不愿做被困于笼中的猴子,也不甘沦为生死簿上被随意勾画的数字。他的反抗,如龙腾九天,破浪穿云;他的语言,如风雷激荡,不修仙道,却自成一股不屈的气魄。他让“永灭”的阴影退却,让“打破我”的热血力量在心中刻下永恒的印记。
然而,善战之余,我更欣赏他背后的精神蜕变。“破”固然英勇,却不可盲目。孙悟空一身神通虽震动三界,却也因“强老狂”之心而招致灾祸。那锋芒毕露的挑战,恰是他日后被压五行山的根源。作者在此埋下冷酷的隐喻:打破束缚、追求理想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自由有界”。本领越大,越要懂得收敛心性,敬畏天地。
正如金箍棒,能搅动四海,也能安定一方。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能破多少界限,而在于能否在“破”与“守”之间找到平衡。孙悟空从混沌中走来,历经层层考验:先立自我,再战外敌,继而面对规则的压制,最终在取经路上逐渐领悟“何为真正的强大”。那不是忘记初衷的热血,而是带着敬畏之心,让力量为理想所用。
这一回,是孙悟空从“自然之猴”走向“自觉之行者”的起点。他的野性,不是终点;觉醒,才是真正的开始。
【自我评价】一类文。立意深刻,能从“破”与“守”的角度解读孙悟空的成长,结构层层递进,语言富有张力。若能再深入结合具体情节展开,文章会更丰满。继续加油,你在文学感悟上很有灵气!
江金芳: 饭碗里的温柔
中午的食堂,饭菜香袅袅弥漫。挨挨挤挤的人群裹挟着饥肠辘辘的期待,我顺着队伍侧身向前挪动。排在前面的男孩目光紧盯着打菜窗口,仿佛要把每一道菜都看穿。
轮到他时,阿姨稳稳舀起一勺白菜,轻轻放入他碗中。男孩却皱了皱眉,冷不丁冒出一句:“阿姨好抠!”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水面,在窗口前漾开细微的涟漪。我不由看向阿姨——她手腕微顿,眼角的余光掠过男孩的脸,却什么也没说,只默默再加一勺洋葱炒肉,轻声道:“多吃点肉,下午上课才有精神。”语气里没有丝毫不悦,只有淳朴的关怀。
男孩没有抬头,也没道谢,端起饭碗转身离去,背影里透着漫不经心的淡漠。阿姨并未停留,立刻接过下一个饭碗,继续打菜。她动作依旧麻利,神情平和,仿佛刚才那句刺耳的话,只是一缕风,吹过就散了。
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再看窗口后阿姨忙碌的身影,我心中五味杂陈。那只普通的饭碗里,盛的不仅是热气腾腾的菜肴,更有阿姨沉默的包容——不计较误解,不吝啬给予,始终用温柔对待每一个匆匆而过的人。可这份包容里,也藏着一丝遗憾:男孩或许只是无心之言,却轻飘飘地错过了感恩的机会,让一份善意悄然落地,未得回响。
这平凡的食堂一遇,让我懂得:包容,是这世间最安静的温柔;而珍惜与感谢,是我们唯一能回赠的光。
【自我评价】一类文。选材真实,情感细腻。以小事见大理,将“包容”与“遗憾”刻画得含蓄而深刻。结构清晰,首尾呼应,语言流畅自然,细节描写尤为动人。
李佳玹:遇见一碗炸酱面的幸福
秋日的放学铃声,像一只轻快的鸟儿,扑棱棱地飞进耳朵。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路灯次第亮起,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晚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我心里的那个念头——好想吃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啊!
记忆里,那黄澄澄的面条,裹着浓稠喷香的炸酱,酱里的五花肉丁油润发亮,脆生生的黄瓜丝、水嫩嫩的豆芽铺在碗边,拌匀了送入口中,每一筷子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
推开家门,“吱呀”一声,一股熟悉的酱香扑面而来,瞬间将我包裹。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妈妈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笑着说:“听你这几天念叨好几回了,知道你馋这一口。快去洗手,面条马上就好!”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就摆在了面前。根根分明的面条上,铺着深褐色的炸酱,顶上堆着我最爱的黄瓜丝和豆芽。我赶紧拌匀,夹起一大筷子塞进嘴里,酱香、面香、菜香在口中绽放,满足得让我眯起了眼睛。这熟悉的味道,是深秋夜晚最温暖的慰藉,是家才有的幸福。
原来,幸福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在你最想念的时候,遇见一碗恰如其分的炸酱面,和一个懂你心思的妈妈。
【自我评价】一类文。情感真挚动人,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将寻常的炸酱面写出了温暖的滋味。结尾自然升华,生活气息浓郁。若能注意个别语句的流畅度会更出色。
乐绪卉:枫下等候,笑谈时光
放学的铃声还未散尽,我便匆匆收拾书包,没有在教室多作停留。心里惦记着一个人——栖栖。我想早点到红枫树旁等她,她一出现,我就能第一眼看见。
前几天时间总是不凑巧,没能遇见她,所以我今天特意走得又早又快。下楼时,灯光已经亮起,有学生在灯下练舞,光影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天色渐晚,那一处格外醒目。忽然,余光里有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书包的颜色、头发的弧度,都像极了她。我加快脚步靠近,果然,是栖栖!我张开双臂迎上去,她微微一愣,随即也笑起来。我挽着她的胳膊,像从前一样。
“我在这儿等很久了,你知道吗?”她语气里带着一丝埋怨。“嗯嗯,下次我再早一点。”我一边应着,一边凑近她耳边:“我跟你说个事,你听不听?”她点点头。
“上节是道法课,张老师让我们背资料。一开始周圆声音特别小,后来忽然全班声音都变大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校长进来了!他站在第一排,正盯着黑板上的作业看。我当时心里直呼:‘哇,变脸啊?’有点意思,居然没人叫我。”栖栖听完,也跟我说起她的趣事:“我们英语课听写,十个单词我错了六个。本来有七个不会,后来硬着头皮蒙对一个。我现在好担心考不上高中啊……”她说着,语气渐渐低了下去。
我赶紧转移话题:“那我给你讲个冷笑话吧。乌鸦被汽车压扁了,变成什么?”她犹豫地说:“……压扁的乌鸦?”“错——是鸦骗(鸦片)!”她一脸无语。我又说:“那喜鹊被压扁了呢?”“……压喜?”“不对,是扁鹊!”她终于笑出声来。我继续:“那你知道学校的保安在笑什么吗?”“笑什么?”“因为‘校安’在‘校门口’呀!”我们俩同时笑出声来,被这个一本正经的“谐音梗”逗得停不下来。
走到出校门的路口,一个紫色的身影靠在墙边等她。我松开她的手,轻声说:“下次见。我们下次再一起走,信我。”她回头,对我比了一个“OK”的手势。
那一刻,风轻轻吹过红枫,叶子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我们这不期而遇的片刻而高兴。
【自我评价】一类文。语言真实灵动,对话自然有趣,情感细腻温暖。如能在叙事结构上更完整,细节描写更丰富,将会更加出色。继续坚持书写生活中的小确幸!
张霈溪:遇见责任的重量
教室门前,那张崭新的值日表在晨光中泛着微光。墨黑的宋体字工整排列,每个名字都像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这是我们班“遇见”话题系列练笔的实践课——在值日中遇见责任。
上周六深夜,月光透过窗纱洒在我的被子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手中的笔记本写满又划掉各种分工方案。作为第一次当组长的人,这份责任让我既兴奋又忐忑。
周一的晨光中,我站在小组同学面前,声音因紧张而微微发颤:“小萱,请你负责一二组过道;小昌,三四组区域交给你;小悦,教室外的走廊拜托了。我来擦黑板和整理讲台。”他们轻轻点头,没有异议。我长舒一口气,以为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我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黑板擦得锃亮,粉笔按颜色排列整齐,讲台一尘不染。但我从未想过要去检查其他人的工作,总觉得大家都会自觉完成。
直到周三午间,数学老师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改变了我的认知。老师正要取出粉笔,忽然蹙眉指着教室后方:“这里怎么这么多垃圾?今天谁值日?”
教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叶落声。我的心猛地一紧,慌忙起身:“老师,是我们组。”看着满地纸屑和散落的粉笔头,我的脸颊烧得发烫。小悦立刻跑出去取扫帚,飞快地清扫起来。每一片飘起的纸屑都像在指责我的失职。
待清扫完毕,老师开始讲课。我却盯着课本出神——那些数学公式仿佛都在提醒我:责任不是简单分配任务,而是要确保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望着小悦额角的汗珠,我忽然懂得,真正的负责需要持续的跟进和检查,需要把每个人的努力凝聚成整体的完美。
那个午后,我遇见了责任的重量。它不像想象中那般轻松,而是需要用心托起的担当。这份遇见,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自我评价】一类文。选材真实感人,从日常值日悟出责任真谛。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尾升华自然深刻。在细节描写和语言感染力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良好的写作潜力。

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