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父为儿,明代笑话集《捧腹编》105《玉堂闲话篇》笑话一则

《玉堂闲话》,五代王仁裕撰,记五代时中原、陇、蜀之地民俗史事。原三卷,后散佚,现存186则短文,散见于诸集。《捧腹编》录其十三则。

《目父为儿》(见于《太平广记》卷二八九)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如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者,门如市肆。

评注:横经请益,双手横经捧书,请求指教。此词在文中的含义更近似一种谦卑、低身段的姿态。有求于人,自然要放下身段。

无论古今,世界上都从来不缺这样四处招摇撞骗的“大师”。二十一世纪,“量子波动速读”都有人信,更何况千年前的长生之道呢。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

评注:阍者,即门夫。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呆。

做戏做得挺足。

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欺婴孩矣。

评注:前者做戏,称父为儿。后者受骗,如同婴孩

大部分人中了骗子的圈套后,在一步步的引导下,确是如懵懂的孩子一般,干下了不少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事儿。古语有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没有欲望自然不会受骗,可人这个玩意儿,生来就是有欲望的。庙里的和尚道士在春天晚上听见野猫叫,内心也难免动摇,诵几遍经默想几遍清规戒律或许也能得个清净。

我们遇到天上掉馅儿饼事后,也要想想,凭什么这个别人不要的“馅儿饼”会落在自己头上。

二零二一年九月六日,连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