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皇上从奉天出逃时,韩游瑰率其麾下八百余人回到邠州。
李怀光见李晟军势越来越强盛,感到厌恶,想要引军从咸阳袭击东渭桥。三次下命令,众人不都回应,大家私底下相互说:“如果要我们攻击朱泚,当然全力以赴;如果要造反,那我们就是死罪,不能跟从!”李怀光知到众人不可强逼,问计于宾客将佐,节度巡官、良乡人李景略说:“取长安,杀杀泚,解散军队各回本道,单骑前往皇帝行在,如此,臣节也没有亏损,功名还可以保全。”叩头恳请,至于流涕,李怀光许诺同意。
都虞候阎晏等劝李怀光向东退保河中,在慢慢研究下一步行动,李怀光于是对部众说:“如今我们暂且屯驻在泾阳,派人到邠州迎接家眷,家眷抵达后,与他们一起前往河中。春季装备换新后,还时攻打长安,为时未晚。东方诸县都富实,军发之日,允许你们自由抢掠人口和财物。”众人许诺。
李怀光于是对李景略说:“之前你的建议,大家不听,你应该快走,不然会被害死!”派数名骑兵护送他离开。李景略出了军门,恸哭说:“想不到此军一日之间陷于不义!”
李怀光派使者到邠州,令留后张昕征发所留下的全部士兵共一万余人以及行营将士家属到泾阳会合,并派部将刘礼等率骑兵三千余人胁迫他们迁走。韩游瑰对张昕说:“李太尉本来功勋很高,却自暴自弃,如今已经踩下祸机。中丞今日可以自求富贵,我率自己麾下跟从您。”张昕说:“我本出身微贱,全靠李太尉得以到今天的地位,不忍心辜负他!”韩游瑰于是称病不出,秘密与诸将高固、杨怀宾等相连结。当时崔汉衡以吐蕃兵扎营在邠南,高固说:“张昕带队离去,那邠城就空了。”于是伪造浑瑊的信,召吐蕃军稍稍逼近邠城。张昕等惧怕,竟不敢出城。张昕等密谋杀死诸将之中不听从的,韩游瑰知道了,先与高固等举兵杀死张昕,派杨怀宾奉表奏闻皇帝,并派人告诉崔汉衡。崔汉衡矫诏任命韩游瑰为知军府事,军中大喜。
李怀光的儿子李旻在邠州,韩游瑰遣送他离开,有人说:“不杀李旻,何以自明?”韩游瑰说:“杀了李旻,则李怀光怒,必定带兵来报仇,不如释放李旻,让他走。”当时杨怀宾的儿子杨朝晟在李怀光军中为右厢兵马使,听到消息,哭泣报告李怀光说:“父亲立功于国,儿子应当诛杀,不可以再掌兵权。”李怀光将他囚禁。于是韩游瑰屯朱邠宁,戴休颜屯朱奉天,骆元光屯朱昭应,尚可孤屯朱蓝田,都受李晟指挥,李晟军声大振。
开始时,李怀光强大,朱泚畏惧他,写信给李怀光,对他以兄长相待,约定分割关中地区,永为邻国。等到李怀光决意造反,逼皇帝乘舆南下,他的部下很多都背叛他,势力越来越弱。李泚于是赐给李怀光诏书,以君臣之礼对待他,并且征召他的士兵。李怀光又羞又怒,内忧麾下兵变,外恐李晟袭击,于是烧毁军营,向东撤走,抢掠泾阳等十二县,鸡犬无遗。
到了富平,大将孟涉、段威勇率数千人投奔李晟,将士在道路上一路散亡。到了河中,有人劝河中守将吕鸣岳焚毁桥梁,拒绝他入境,吕鸣岳认为自己兵少,恐怕不能抵挡,于是接纳他入城,河中尹李齐运弃城逃走。李怀光派部将赵贵先筑垒于同州,刺史李纾惧怕,逃奔皇帝行在。幕僚裴向摄理州事,去见赵贵先,责以逆顺之理,赵贵先感寤,于是请降,同州由此得以保全。裴向,是裴遵庆的儿子。李怀光派部将符峤袭击坊州,占据,渭北守将窦觎率猎户民兵七百人围城。符峤请降。皇帝下诏,任命窦觎为渭北行军司马。
华杉曰:
李怀光的势力,就像一座沙滩上的城堡,散了。韩游瑰说他“功高自弃,已蹈祸机”,八个字说完了。他的下一步,就是历史剧本的标准结局,被部下取下人头,去赎罪立功。
我们回顾一下他走过的路,第一步走错,是对皇帝不满。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愤怒,然后呢,就要泄愤,要报复,要给皇帝一点颜色看看,惩罚皇帝,于是走向反叛。这就是“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正之原”,在那一刻的决策心理。
我们经常为了惩罚别人,给自己造成终生不可逆的灾祸,这就是报复心作怪。受到不公平对待,应该悦纳,人生能有几件事是公平的呢?我们要修炼的,是尽量公平的对待他人,对自己是否公平对待他人很在意,对自己是否得到了公平对待不在意。而不是相反,自己受了一点委屈就不得了,经常让别人受委屈却根本不知道。
李怀光的第二步错,就是没有听李景略的,这时候反正,其实还来得及,皇帝还用得着他。李景略提出了一个博弈策略,“小狗策略”,先立功,然后自剪羽翼,解散部队,单骑去见皇帝谢罪。李怀光不愿意走这一步,因为他认为他还拥有很多东西,他不舍得放弃。他不知道他现在连命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李怀光如果不听李景略的,那就只能与朱泚联合,总之只能选一头。但是,他做出了最坏的决策,也是最容易的决策——最坏的决策总是最容易做出的——因为容易的往往就是缓一步再说,他决定先去河中,明年再说。他此刻的主要矛盾,是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就一刻也不能缓,必须每一分钟都高度紧张,才能凝聚在一起。一旦放缓,马上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