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市场估值情况:
注1:统计日期为2022年2月7日,数据来自Choice;
注2:10倍PE以下,超级低估;15倍PE以下,低估;15-25倍PE,正常;25倍以上,高估;30倍以上,超级高估;
注3:百分位举例:比如2022年1月7日,沪深300的PE百分位为53%,代表这时的PE值比历史上53%的时候都高。
小结:
①目前创业板50、科创50、标普500、MSCI印度等指数都处于高估区域。特别是纳指和MSCI印度。
②恒生国企、恒生指数、上证50、沪深300等处于低估区域,特别是恒生国企。
③2021年IPO企业数量481家,创历史新高。募资总额8766亿,仅次于2007和2015年,2022年将迎来新一轮解禁潮,俗称“杀猪年”。
二、北上资金(又名沪股通、深股通)流入情况。
2022年1月:净流入168亿
2021年12月:净流入890亿
2021年11月:净流入185亿
2021年10月:净流入328亿
2021年9月:净流入305亿
2021年8月:净流入269亿
2021年7月:净流入108亿
2021年6月:净流入154亿
2021年5月:净流入558亿
2021年4月:净流入526亿
2021年3月:净流入187亿
2021年2月:净流入412亿
2021年1月:净流入400亿
小结:2021年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持续加码大A趋势不变。
三、M1&M2剪刀差
M1-M2剪刀差=M1同比增速 - M2同比增速。
2021年12月:-5.5
2021年11月:-5.5
2021年10月:-5.9
2021年9月:-4.6
2021年8月:-4.0
2021年7月:-3.4
2021年6月:-3.1
2021年5月:-2.2
2021年4月:-1.9
2021年3月:-2.3
2021年2月:-2.7
2021年1月:5.3
M1是老百姓的现实购买力。M2=M1+准货币,银行存款、证券保证金等都属于准货币。
①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活钱”多,经济活力强,倾向存活期、更多钱流入实体经济。
②当M1增速-M2增速<0时,说明大家手上“死钱”多,经济活力弱,倾向存定期、更多钱投入金融市场。
如果M1-M2剪刀差连续6个月以上小于0,则代表经济正经历通货紧缩状态。
M1-M2剪刀差目前已连续11个月小于0,且剪刀差越来越大,说明目前我们正在经历通缩。
四、证券化率。
证券化率=股票总市值/近四个季度的GDP,一般在30%—120%之间波动。
2007年10月,证券化率103%,
2008年11月,证券化率41%,
2014年5月,证券化率42%
2015年6月,证券化率105%,
2018年10月,证券化率53%,
2022年2月7日,证券化率77.87%,高于历史83%的时期。
当证券化率<50%,大举买入。
当证券化率>100%,谨慎离场。
目前证券化率不高也不低。
五、股债收益比。
股债收益率比 = 全市场股票收益率 / 10年国债收益率。
2022年2月7日,股债收益比为2.07,高于历史83.35%的时期。
当股债收益比为2倍时,股市将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卖债买股。
历史上股债收益比高于2的情况:
①2008年9月-2019年1月,超级大跌之后。
②2011年11月-2014年前期,在2.0周围持续震荡。
③2018年9月,股市见底时。
④2020年8月-2020年6月,指数启动前。
近期再次出现股债收益比>2,意味着股票相对债券市场而言,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
六、小结。
从宏观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处于不高估、不低估的状态。由于经济正经历紧缩状态,人们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放入金融市场,且这一趋势正逐渐增强。另外,股债收益比出现了少有的【卖债买股】的信号。
从估值数据来看,目前亏损企业占比19.52%,历史平均数据为12.31%,高于历史98.62%的时期,亏损企业史无前例的多;PE<10的企业占比 6.52%,历史平均 3.42%,高于历史上94.48%的时期。
结论:买入低估的股票。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