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飘香满课堂
文/黎梨
在诗词楹联创作班的课堂里,时光仿佛被赋予了诗意的韵律,每一刻都流淌着独特的韵味。
初次踏入这个班级,便被袁老师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所感染。他的课堂,宛如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滋养着我们对诗词的热爱。第一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段话敲醒了我们对学习诗词创作的渴望。袁老师还讲述了初学写诗五忌——忌格弱、字俗、才浮、理短、意杂,为我们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竖起了清晰的路标。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课堂上,老师化身诗意的引路人,话语如澎湃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学员。朗读诗词时,他的声音时而激昂高亢,时而低吟婉转,随着平仄的起伏,节奏的变幻,那一字一句仿佛都化作灵动的音符,同学们沉浸其中,恍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同悲喜、共忧乐。袁老师讲课有料有趣,即便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苏轼的《赤壁怀古》他都详细讲明时代背景,古典审美,历史还原,哲学思考,人性探索等让人耳目一新。老师善于用文人的视觉带学生体验诗词之美。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诗词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生动鲜活,仿佛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沉浸其中。这时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老同志争着听他讲课,更主要的是感受他教学中的一种文化美感。
在我们的诗词楹联班里,有一道格外忙碌却又温暖的身影,那就是赵班长。他是班级里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面对刚入门、连汉语拼音都不太熟悉的新同学,赵班长总是耐心十足地给她们发汉语拼音视频和教他们发音规则,细心讲解如何使用搜韵工具辅助创作。
作业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也全落在他肩上。每次收作业时,他都会仔细核对名单,确保一份不落;审稿时,他更是认真严谨,逐字逐句地查看,将修改建议标注清楚,再恭敬地交给老师审阅。班级人数众多,教室座位常常不够用,每到上课前,赵班长就会提前来到教室,根据同学们的需求和课程安排,精心规划座位,让大家都能有舒适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充当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认真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及时反馈给老师,力求让课程更加贴合大家的学习需求。
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氛围十分活跃。宋明等同学总是积极踊跃地与老师互动。当老师讲解诗词时,他们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所学诗句进行深入评论。他们对诗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常常能从新颖的角度剖析诗句,让大家眼前一亮。
这些同学不仅擅长赏析,自身的诗词创作水平也颇高。闲暇时,他们常会在班级群里把自己创作的诗词,与同学们分享。宋明“江畔征帆过,春潮拍岸来”: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江畔春景,尽显春日江畔的生机与韵味 。
李绛雪“倚门望断天涯路,寸草春晖泪满眶”:巧妙化用经典意象,将思母之情融入“倚门”“寸草春晖”等元素,道尽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感恩 。戴君曼“纵目郊原满紫芳,春情逐日新”:生动描绘出郊野春色烂漫之景,更将春日蓬勃生机情感的日益浓厚巧秒的融合。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创作与交流的热潮。同学们互相切磋、点评,分享创作思路和技巧,大家的诗词水平不断提升,让这个诗词楹联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
诗词楹联创作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袁老师和赵班长是这个家庭里的大家长,引领着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诗词创作的技巧,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相信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天地里,我们会不断进步,让诗韵的芬芳永远飘荡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