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份总结中提到的我军“中心突破,两翼跟进”战役部署,还是让唐诗有了眼睛一亮的感觉。按照这个部署,我解放大军渡江作战的部队分为东、中、西3个集团,战役发起时,首先由部署在裕溪口至枞阳一线的中集团三野第七、第九兵团,于4月20日晚强渡长江,得手后,部署在裕溪口以东的东集团三野第八、第十兵团和部署在枞阳县以西的西集团二野第三、第四、第五兵团,于4月21日晚渡江作战……
根据这个战役部署,中集团要比东、西两集团提前一天发起渡江。唐诗据此认定,张孝争当“渡江第一船”,具有战役上的先决条件,因为他的渡船起渡地泥汊,正好处在中集团所在地裕溪口至枞阳之间的中心地带,这里的部队应该是“中心突破”的尖刀,理应冲在最前面。
这个发现让唐诗感到很兴奋,找到了战役先机,等于是找到了偶然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宏观要素。
接下来,唐诗要在微观上作深度挖掘。首先就在渡江的具体时间上进行对比,现在能够拿出来对比的,只有张孝华的船和第二十四军的渡江船。
第二十四军隶属三野第七兵团,也是中集团的部队,但该军所处的位置,是在中集团的边缘区,理论上讲,是不会最先发起渡江。唐诗在资料中没有查到第二十四军发起渡江的准确时间,但却查到了该军最先抵达南岸的地点是铜陵县金家渡,时间是4月21日凌晨1时。
在《巢县报》的那篇长篇报道中,唐诗已经知道,张孝华的那条船在泥汊渡江时,开船的时间是4月20日20时30分。这个时间,张孝华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他船上的26名指战员中,有一位连长戴着手表,开船前不时地看表报时间,8时30分一到,即下令开船。经过近两个小时在风浪和枪林弹雨中的航行,终于在南岸繁昌县荻港板子矾豋陆,时间是当晚22时20分。这个时间,同样是连长看表后报出来的。
现在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奇怪,在那种刚刚豋陆,马上就要投入激烈战斗的紧张时刻,连长怎么会有这个闲心思来报时呢?但唐诗能理解,因为他在文章中得知,渡江战役的战前动员,从指战员到参加的船民,流行的一个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争当“渡江第一船”,大家自然都很看重时间上的争分夺秒。至于这位连长,亲眼目睹张孝华驾的这条船在这段江面上一直跑在前面,自家已把“第一船”攥在手心,豋陆后及时报出时间,就是要大家特别是船老大都知道这个决定性的时间点,这样,即使自己在战斗中牺牲,这个“第一船”的荣耀不会丢。
通过这个对比,唐诗已经明白,张孝华的船比第二十四军的首达船,时间上要早2小时40分钟。虽然第二十四军发起渡江的时间并不明确,也存在着先发后至的可能,但衡量“渡江第一船”是以最先抵达南岸为标准的,开船的时间在这里已经并不重要了。
连续几天看材料,看得头昏脑胀,唐诗伸了个懒腰,正准备站起来喝点水,隔壁的小焦推门而入,大声叫道:
“主任,不得了!我这里发现了好多’渡江第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