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东晋当时一位隐居诗人,他写过很多很多诗歌,家属也是身居高位,可是到他这一代,他的爸爸在他八岁时候死了。给他留下的只是一屁股债,也就是说,陶家的光景在陶渊明爸爸这辈没落了。
陶渊明非常喜欢隐居,不喜欢做官,因为官场生态污浊了,官场上有人为了发财不择手段,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陶渊明,他的性格似到,但看的书是儒,家风家气却都是儒的,之前说过,性格只是成长路上的一种可能,一种机会,这世上机会给了陶渊明不做官的前可能。
前后一共做四五次管,下起来做官的年数却不超过十年,至少在我的认知里,他做官非常的清廉。这是我认为的,而他隐居之后写下了非常多的是,比如这首荣木: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里的陶渊明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大哲学家,他给我们一个观点,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
而现在我们该说到正题了,归隐的陶渊明是真的吗?还是做官的陶渊明是真的。
我觉得归隐陶渊明才是真的。因为陶渊明的本性本来就是很喜欢自然的,而他在官场就是活活的把本性压死,不让本性透露出来,在官场的这样子,让谁谁都觉得肯定很不舒服。
为什么呢?我打个比方。比如说你非常喜欢看书,可是有人把你丢到一个蛮荒之地,那里只有野人和野兽,没有一点文字和知识。
那里你肯定也会觉得压抑,因为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语言,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而他们一些行为你又会觉得很肮脏。比如在官场上,很多小人都通过贪污给自己赚钱,很多人都会靠亲戚关系或者赌个关系。让别人抬举自己。
陶渊明喜欢什么,他喜欢自然,竟然官场上他带不下,那么他只能去自然了。只能去隐居。因为官场上容不下他,他也不想呆在官场这个肮脏的地方。虽然他非常的积极的爱国爱民。可是,官场上太肮脏了。
陶渊明的人物其实也接了一个道理,自己的选择权自己有,比如说陶渊明不想呆在官场。那他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隐居者。
就算你有选择权。你的选择权的权利也不一定够。比如说你想活到1000岁,你却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