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告诉我们》这节课是在暑期的时候有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考虑到此次要录制成视频,所以较微师培的那一版有所调整,以下是更新过后的主要内容。
设计方面:
一、教学设计
1.教师说话的内容、提问的方式应明确。
①考虑一年级学情,“扇闻”的呈现应该是教师进行出示,同时讲述为什么要进行扇闻、扇闻的规范操作。在前一稿设计中,我总希望很多都是学生说出来的内容,体现学生主体,但是却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学情。
②“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受到鼻子闻到了气味?”这个提问字多、拗口,问题要尽量的简洁、清晰,后面简化为“说说你闻到过的气味?”
2.课程达到的高度应基于学情而言。
因为本课主要涉及到了鼻子的功能,在之前的小范围试讲中,面对“鼻子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鼻子上面有鼻毛,可以帮助我们过滤空气等。所以在涉及时,我都希望在视频中增设鼻子的结构,顺带给孩子提前链接“功能与结构”的大概念。我却忘记了对于大部分一年级学生而言,这点的渗透反而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本课的内容,把重心带偏。
3.学生交流到达程度应该有详有略。
略:关于之前已学到过的内容,生活中重复见过的场景、学生豆能达成共识的相关内容应该略。
详:围绕到本节课重点内容、启发学生思维的应详细。例如生生对话,指向先闻一闻、记住它们的气味那个环节应该充分,生生交流得越充分,越能体现这个环节的关键,同时还要思考用学生能够表达出来的话语来呈现这个环节。
我觉得这样交流,还可以建立“我知道了这个物品是什么了,然后我才去闻它,这样更安全”的意识。在后面教师“扇闻提示”的语言中,也说到了这一点,为后面舌头尝味做了个小铺垫。
4.从使用单一感觉器官到综合运用感官的设计变化
最开始我设计的是:闻味识物(花椒、大蒜、洋葱、棉花、柠檬糖),闻味辨物(花椒、大蒜、洋葱、棉花、柠檬)。这个设计是改变了前后两次闻味的物品,具有一定的混淆性。但是我始终感觉,这个混淆是教师加进去的,如果学生在闻味识物的时候认识了5种物品的气味,闻味辨物我不改变物品,他们建立标准之后还是可以辨别出来。
所以,最新版的设计是:闻味识物(花椒、大蒜、棉花、薄荷糖、薄荷叶)、闻味辨物(花椒、大蒜、棉花、薄荷糖、薄荷叶)。这个凸显了任务驱动的方式,最开始给出任务,学生意识到我要先闻一闻,过渡到闻味识物。闻味识物后新增了小结,让学生在闻味识物后可以感受到鼻子闻味的强大功能,有的物品无味、有的物品有味、有的物品气味相似、有的物品气味不同。最后再对薄荷糖、薄荷叶进行区分,感受到综合运用感官的好处。 新的设计任务前置,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些物品气味就是相似,所以尽管建立标准后,闻味辩物还是会失败,所以自然而言地引出运用其它的感觉器官。
二、PPT设计
1.PPT的画面、排版:避免直接截图教材中的拓展部分,直接的图片和ppt底色融合不佳,而且看起来会比较low
2.为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束页面,“谢谢大家”更新为了“再见”。
3.拼音的字体,最好是先转换成png图片,再加入到PPT中,这样ppt在系统上转换的时候就能比较畅通;
4.上传的ppt精益求精,可以上传一个删除教师空白位置版本的,还是以9:16的大小进行上传。
三、作业设计
一年级考虑实践性作业,在作业设计中,我增设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希望促进学生学习了本课内容后,能用到生活中去。和家长一起购买西瓜、制作可乐鸡翅,在过程中会使用感觉器官挑选西瓜。
录制方面:
1.逐字稿和ppt同步,使用一拖2的翻页,一边录制人像、一边录屏就会更加清楚;
2.主动说给他人听,反复练习。第一次我在家录制的时候,面对提词器和摄像头,语言很生硬,没有太多的感情;第二次在电教馆录制时,一来是练习多次、二来是空间里有人员的缘故,所以第二次的语言、动作会亲切许多。
3.衣着、妆容。衣服以浅色系为佳,衣领处要有夹麦的地方,避免复杂领口,会影响收音。淡妆录制即可。
4.注意眼神、动作。哪怕有提词器,也要多熟悉稿子,眼神也要控制不能飘,手只动右手,左手用来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