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异想,天开》
【思维导图】
【作 者】
1.斯科特·考夫曼,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想象力研究所的科学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测量与开发。他的作品包括畅销书《并非天赋:重新定义智能》等。
2.卡罗琳·格雷瓜尔,《赫芬顿邮报》资深记者,主要涉猎心理学、心灵健康和神经学有关的报道。她在 TED 和哈佛公共健康论坛上做过演讲。
【主题价值】
这是一本与创造力有关的书,它的副标题就叫:《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本书展示了神经学与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还提供了那些伟大的创新者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介绍了毕加索、梵高、乔布斯等创意大师的创意源泉,以及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思考、如何行事,进而通过他们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核心内容】
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所谓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才们的专利,我们进行一些练习,养成某种思维习惯,也能成为创意十足的人。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这本书里总结了10件事,都是从那些有创造力的人身上总结出来的,或者你也可以把它们看成10个训练方法,让自己通过练习掌握这10个方法,你的创意一定会像打开了阀门的自来水管一样,汩汩直冒。
这10个行为,都是什么呢?分别是:玩耍、热爱、做白日梦、独处、直觉、寻求新体验、正念、敏感、把逆境变成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第一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童年时候的玩耍,会决定很多人的一生。特别是对作家来说,童年时的玩耍会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任何有过童年的人都有比他们所需要的多得多的生活素材。”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著名作家奥康纳说的。研究告诉我们,富有想象力的玩耍,不管是探险,还是幻想,都对创造力很有用。
——充满想象力的玩耍可不是儿童的专利,就像萧伯纳老先生说的,“我们不是因为变老才不玩的,是因为不玩才变老的。”玩耍对创造力的刺激作用,同样适用于成年人。
——所以,如果你也想像孩子们那样不断萌发出灵感和创造力,不妨玩耍玩耍试试看吧。
第二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热爱。
——不管是在生命初期,还是晚期,只要热爱被唤起,它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充满活力。难怪乔布斯说:“热爱是完成事业的唯一途径。”
——热爱,或者热情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这里要引入一个本书中提出的概念:心流状态。这是一个心理学词汇,是指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时的心理状态。一旦你全身心投入进去,你会专心致志,忘掉了时间的存在。
——人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激发出最大的潜力和创造力,而热爱往往就能引导人进入心流状态。但如果只有热情,也不见得能够带来更多创造力,首先这种热爱要是主动的,然后,热爱和灵感是一对连体婴儿,不应该被分开看。这两者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促进创造力。
第三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白日梦。
——著名心理学家辛格就发现,很多人是快乐的白日梦者,很享受自己的想象和幻想。
——白日梦是很重要的提升创造力的工具,它能够联系甚至驾驭我们的潜意识,帮助解决意识思维方面的问题。
——如何让白日梦与潜意思取得联系呢?作者说了好几种方法,比如在淋浴中蹦跳,在小路上一个人漫步,或者打坐的时候让心理自由地去旅行。我们所有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因为我们都能做梦。
第四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独处。
——对很多有创造力的人来说,拥有独立的空间是最基本的需求。
——独处会迫使我们思考自己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我们通常选择不去注意的部分。
——独处也绝不代表着孤独。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抵挡得住独处所带来的孤独感。独处能够带来更多创造力,也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第五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直觉。
——直觉是一种无意识动力。现在我们也把直觉定义为一种思维形式,它不同于有意识、需要思考的模式。
——在潜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双重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是指我们拥有一种快速而自动的思维,还有一种受到控制审慎的思维。说白了,就是一种是有意识思维,另一种是无意识思维。这两种思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美妙的创意就产生了。顿悟就是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第六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对体验的开放性,或者说,积极面对新体验。
——什么叫对体验的开放性,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寻找全新的体验。对于各行各业的创新者来说,新体验能够提供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被用在他们的创意上。这种追求新体验,能够驱使人们探索内在和外在世界。
——我们怎么才能够拥有全新的体验呢?背起背包去旅行当然是一种方式,世界那么大,谁都想去看看。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找到一群跟你兴趣不同和价值观不同的人,相互交流,这些小小的碰撞也能提升创造力。
第七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正念。
——正念是一个佛教用语,指有意识地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匆匆地掠过周边的世界,遗漏下很多美好的东西。关注当下的行为,被哈佛心理学家兰格描述为正念。练习正念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正念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关注新事物的方法。它需要对新颖、出人意料的事物保持开放,需要对环境敏感。
——正念能让我们处于心流状态和善于观察,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灵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八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敏感。
——非常敏感的人往往会更富有创造力。
——作家赛珍珠曾经说过,在高度敏感的人眼中,世界更丰富多彩,更激动人心,也更有悲剧性。敏感的人能够发现常人往往忽视的小事,在其他人认为随机的事件中发现规律。
——研究者发现,高度敏感者往往具有三个基本因素,容易激动、低感觉阈值、审美疲劳。
第九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把逆境变成力量。
——创伤所能带来的收获显而易见。创伤过后,我们会更加感恩生命,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创造性思维,能够促进创伤后的成长。创意的工作能够成为人们痛苦之后前进的新动力,开始重建生活。所以说,创伤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野。
第十种提升创造力的行为是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也就是不走寻常路。
——苹果公司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的很多广告之所以成功,就是抛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藐视标准和权威,制造麻烦。
——创新是一种反叛。创新者会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孤独失败,还会遭受到嘲笑与排斥。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
——日本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凸出来的钉子总会被敲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不从众的精神,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创造力。比如说,出国留学,换条路线上班,听新流派的音乐,或者是看你不熟悉风格的艺术展等等小事,都可以让你的头脑保持灵活和开放。
【记忆输出】
创造力说起来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思维习惯,或者生活方式,是可以被培养的。
根据本书所提供的10种行为方式,我们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提升。
这10种行为是:玩耍、热爱、做白日梦、独处、直觉、寻求新体验、正念、敏感、把逆境变成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这其中,除了敏感更多地与先天有关,其他都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所以,创造力不是天才的专利,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变得创意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