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肴 第二小节
蛇对虺,蜃对蛟
麟薮对鹊巢。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
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
五音唯耳听,万虑在心包。
葛被汤征因雠饷,楚遭齐伐责包茅。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
淡而若水,实为君子神交。
春天来了,蛇、虺结束冬眠出来活动了,海市蜃楼、麒麟祥瑞都出现了。风声厉,月朦胧,麦穗随风摆,桑苞发新苗。
何妥是隋代学者、经学家,学问渊博,口才出众,八岁就进了国子学,后任国子学博士,学霸一枚。不过此人性子急躁、喜欢说长道短,还爱为难他人,这性子大约与人相处不好。说国子监祭酒元善是他的同僚,没他那么有名,但有涵养,为人处世比他强。有一次,元善给人讲《春秋》,何妥却整了一些古今都难解的问题来提问,元善被难住了,答不上来,非常尴尬,也造成了元善与他之间的嫌隙。其实,何妥完全可以私下里和元善探讨,而不是在人面前去下元善的面子,用踩别人来表现自己,实非君子所为。
扬雄(汉代文学家,字子云,川西坝子的哦)很淡定,表示别人说啥可以不用在乎,他撰写《太玄经》,有人嘲笑他不懂玄学,还敢写《太玄经》,扬雄没理会,反而又写了《解嘲》这本书,阐述自己淡泊自守的心志,你说由你说,我还继续写书。
最扯的是葛伯仇饷。《孟子.梁惠王下》有个故事,说商朝与葛国是邻国,葛伯(国君)借口没有牛羊祭品所以不祭祀祖先,商汤王就赠送了牛羊给葛伯,结果被葛伯给吃了,又说没有谷米祭品,商汤又派人去帮葛国种植谷物,还派了些小娃娃给种地的人送饭,奇怪,为什么派小娃娃送饭?商汤王这个操作很让人懵圈啊。结果葛伯不但派人抢粮还杀了送饭的小娃娃,这葛伯很不知好歹,纯粹在作死。果然,商汤王出兵灭了葛国。感觉这事说不通,难道葛伯不知道自己的国力?还是他其实本来就打算与商汤开战?怎么看都更像是商汤借此扩大地盘。
说到找借口,恐怕没有比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更敷衍的了。《左转》里记载,齐桓公灭掉蔡国后,又来攻打楚国。楚王觉得你齐国在北边,我楚国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凭啥打我。齐国统兵的将领管仲就说了,你没有及时向周朝皇帝进贡祭祀用的包茅(注:一种茅草,古代祭祀时,将酒倒入捆成小把的竖立的包茅中,让酒从中渗下去,表示祖先们饮用了,这个仪式叫缩酒,是祭祀的一道程序),所以要打你。齐国这是根本就不把楚国放在眼里嘛,找的借口太烂了,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看看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再看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的理由,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孟子说圣人教导别人的方法有五种,他的弟子公孙丑认为要求太高了,比登天还难,常人哪里能做到,觉得可以把标准降低一点,让人天天努力去实现。孟子说圣人不会因为学习者做不到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他只负责给方法,能够做到的就跟着来,你要是做不到也是你自己的问题。
庄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是道义上的交往,平淡得像水一样,没有杂质,非常纯洁,才能够长久保持;而小人之间相交多是为了利益,表面上看像酒一样甘美,但一旦没有了利益,那交情也就消失不见了。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是也。
不管是葛伯仇饷,还是齐国攻楚,其实都是以莫须有的借口和理由找茬打架,为了一己的野心罢了,战争中,最无辜的还是老百姓。当然,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