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调成静音模式

小宸宸回家的那天傍晚,弟妹到家后,我们接通了视频,弟妹笑:“防火防盗防小宸宸模式结束了,开启了静音模式,可还习惯?”

屋子里到处都是他们的气息,开心时大笑,不高兴时大哭,兴奋时又蹦又跳,情绪低落时会抱着我的手臂撒娇,被弟妹修理时会跑到我身后来求“庇护”,……

只是,这些终究已经成为过去,一切都安静得出奇,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静音模式”。

作为一名经营微商多年的人,朋友圈曾经就是我的“战场”,那时,每天发动态,俨然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年多前,突然地,对手机上那此起彼伏的微信提示音有些受不了,我将手伸向了手机,将音量滑到了最小,像是突然地捂住了喋喋不休的嘴,世界终于安静了。

从那之后,我便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仿佛在这喧嚣的尘世间,觅得了一份久违的宁静,给了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

我不再发动态,而是在沉默的时光里慢慢地积攒能量;也关掉了朋友圈的红点提示,把时间留给了值得秒回的自己。

不想攀比,不愿迎合,更不想巴结任何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杯茶或者咖啡,一本喜欢的书,安享属于自己的时光。

人到中年,事情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有限,也愈加清醒地意识到,把日子调成静音模式,隔绝与外界的交往,这种低耗能的生活,才是最值得拥有的。

在我看来,无效的交际,除了给自己增加负担,耗费精力,获得短暂的欢愉之外,并不会有更好的体验。

余秋雨曾经说过:“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当我们身陷无数的应酬、饭局之中时,除了让人感受到疲惫之外,便是大量的时间被占据,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个人的价值是建立社交关系的基础,共同的利益则是维持这些关系的关键。

与其试图通过社交去攀附各种关系,不如专注于培养自己的才能,提升个人的价值。

曾国藩年轻时,一度陷入社交的怪圈中,这种过度的社交让他心力交瘁,没有时间精进自己。

渐渐地,他意识到,晚上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精气耗损,神情疲惫,荒废修养功夫,因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戒律。

的确,在聒噪中流连,是一场巨大而持久的自我消耗。

与其在推杯换盏中强颜欢笑,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舞蹈;与其在觥筹交错中耗费心力,不如在静谧中丰富自己。

用“静音”将杂音淡化,扎根于自己的世界,远离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多留些时间给家人,陪老人聊聊天,陪爱人散散步,陪孩子一起学习。

在自己的心灵花园里,培育一些独属于自己的美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一个稳定而踏实的家庭。

作家雪小禅曾经说过:“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把日子调成静音模式,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陪值得的人,才是中年人该有的醒悟。

试想想,如果我们能领悟“静心养神”的智慧,让自己沉淀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一来,就不难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219)篇1162字,累计261519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