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个要紧,史王要的是和目己原先的老帅共事,有荣誉能和自己的老师争吗?有什么好事还不得先让自己的老师挑?等轮到自己的时候,说不定早已是黄土埋到脖根儿了。
再说,在乡村,找个对象都困难。村人的时来春中师毕业后分到镇上的中学,想找个公办教师,哪里有?最后,只好和一个代课教师凑和着结了婚。去年精减老师,又被辞退了,没有办法,只有回家再去种那二亩地,你说累不累?村里的老人说得好:"凭着一个吃国家粮的,找个农村种地的……"后边,自然不是赞扬的话。可在巴掌大的那么个乡镇上,到哪里去找吃国家粮的媳如呢?媳妇种地,自己就必须跟着吃苦受累,养个孩子也是农村产口。好不各易挣脱出农村,谁又愿再回去呢?其他方面,就更差劲了,现实中的城乡差别,我们不得不承认。
时文锋不由得叹了口气。
自打前年考上大学时起,他就开始为毕业分配而奔波,他唯一的希望是自己的那个表叔。表叔和父亲,是姑家表兄弟,现在是税务局局长。听说,不久就可能提副县长。前年春节,父亲和他去了一趟,表叔一家人都挺客气,还留下吃了饭,只是没见着表叔。这也不怪,那么大的官儿,谁不想请他去喝一顿?后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表叔的生日,表婶的生日,他都去了。每次,都多多少少地提着些东西。今年正月里,他自己又去了一趟
.这回儿见到了表叔,他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表叔也满口答应,说一定会尽力去办。回家把活传给父亲,父亲激动得差点儿流了泪。"二娃儿以后可别忘了人家!"是啊,可别忘了人家!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重谢人家的大思大德。他的心情又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