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优势好,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我发现的优势真的是优势吗?别人认为的我的优势,和自我认知差别很多,到底谁才是对的?优势和工作无关,不能发挥自我优势,怎么办?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相比是劣势,怎么办?
在不断自我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一个模型能概括总结呢?
01 天赋优势才干地图
天赋优势才干地图模型,对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如果把自己的优势按照“为人所知-不为人知”“自知-不自知”这四个要素做个象限排布,会出现下面的图像。
自知-为人所知:开放区
这些才华你和大家都知道,应该玩命用,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自知-不为人知:隐藏区
这意味着你有一些才华没有得到施展,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施展。
只要是自知的部分,都可以通过SIGN、自我观察和回顾的方式独立获得。测评也是一个系统的梳理方式。
但是不自知的部分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外界反馈来“照镜子”。
不自知-为人所知:盲区
盲区就是那些别人觉得“你好厉害啊,怎么做到的”,你说“是吗?”的领域。你也许太“自然而然”,导致没有感觉,但别人看得很清楚!
“别人认为的我的优势,和自我认知差别很多,到底谁才是对的?”这个属于盲区,我们可以获取他人的反馈来持续探索,能转化为开放区对于优势的发挥有助力作用。
不自知-不为人知:潜力区
这部分谁也不知道,测评也无法测出来,只能靠你持续地探索未知事物,并且对自己的状态保持开放,保持觉察。
一般来说,测评能覆盖“开放区“和“隐藏区”。他人反馈能覆盖“盲区“。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能开发“潜力区”。
开放区与隐藏区的把控较为容易,盲区与潜力区要花费的时间较多转为自知难度较大,为此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自知区域。
因为才干优势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测试,重复、稳定出现的是自己的核心才干。
02 已知才干应用于工作
当我们通过测试了解了自我优势,发现的优势与所做的事情是匹配的,我们尽管发挥即可。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现现有优势和工作无关,导致我没法发挥自己的天赋,这种情况怎么办?
各个测评对于优势才干的描述,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关于“才干”的描述,而非具体的工作事项。
也就是说,这种“自然而然的思维、行动和感受的模式”之所以神奇,是因为他的应用范围很广,你的才干可以通过萃取迁移和组合,应用在大部分工作中。
优势能运用到大部分领域去, 优势更多是一种“副词”而不是“名词”,是做事情的方式,而不是某个事情本身。 你也许因为有了“学习”的优势,而获得了“英语好”的语言学习优势。
从另一方面看,优势和工作的确有相关性大小之分。最好的情况是你工作中有70-80%的时间在使用你的优势,这是你这个阶段最好的选择,盯紧这些优势。
大部分人使用优势的时间比例在30-50%,但是已经足够你在职业中变得优秀。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结合当前工作、创造条件打磨你这个天赋和优势的领域、环节,为进入更加适合的领域做好准备。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的优势和整个职业完全相悖,你的职业需要你严谨、偏偏你天生脑洞 多;你的职业需要你感性,你却最喜欢严谨清晰。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转换一个职位。
03 换圈层管控相对劣势
除了才干地图中的,还有一个是需要关注,也是我们经常苦闷的事情,就是自我的优势和他们比较时,是劣势。
优势的定义是“持续地近乎完美的表现,持续地产生积极成果的能力” ,所以优势的三个要素:近乎完美的表现、持续的能力、积极的成果。
也就是说,优势并不许诺你要比别人强。
优势的定义如上,竞争优势则是:“在一个竞争中,相对于其他选手的明显优势”。
优势=才干X投入 ,所以即使在你最优势的领域,都一定有人比你投入更多,起步更早,所以有人比你强,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对他人来说是劣势,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优势。因为 不看速度,看加速度 。短期之内虽然没法赶超,但是如果是自己才干和优势领域,你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快,有机会在中长跑中超越仅仅靠努力的人。
除了聚焦于自我优势,还有一个是进入专业圈子。
很多人觉得自己有音乐、文学、美术、PPT的天赋,但因为没有进入专业的圈子,你优势的发挥也不能发挥地极致。
真正的顶级专业选手,在一群圈外人那里,你只需要投入一点,就已经有了优势。所以可以多关注你想要进去圈子的高手留言,见多了高质量的圈子,对自我优势比他人来说是劣势的想法就不止步前,而是不断前进,超越自我,最后超越了他人。
真正的天赋和优势,需要被真正的检验。在这之前,优势更多只是表现为热情,你一定要走过:接触天赋-识别天赋-投资天赋-获得认同这四个阶段。可以加速,不能跨越。
小结,识别自己优势才干属于才干地图中的哪个区域,投入大板块时间精力在自知区域,优势的投资力度一是聚焦二是进入对应专业圈子。
今日精进
你有哪些方法发挥自我优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