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好了,外出的爷俩还未回来。我等了一会,忍不住给爸爸打电话,问他在哪儿。
他和孩子不是一起出门的,但附近可以玩的地方并不多,不是楼下公园就是隔壁球场,没准儿他们在一起。
爸爸说,看到儿子在篮球场,正准备进去找他呢。他们一时半会回不来,我只好独自用餐了。
吃过饭,我正坐在沙发上听音乐,响起了开门的声音。
爸爸一个人回来了。“儿子呢?”我问。
“唉!别提了!气死我了!”
“气死了”是爸爸的口头禅。
“他又惹你生气了?说说,怎么回事?”
爸爸坐下吃饭,边吃边气愤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爸爸发现儿子在篮球场只是瞎晃荡,有几个同学在里面,但没人跟他玩。爸爸想进去陪儿子打会球。谁知,儿子看到爸爸就想要手机。因为薛同学带了手机,正在边上玩。
“哦,这样啊,那也是可以理解的。看到同班同学在玩手机,他肯定也想。”
爸爸没好气地说:“哼!想玩就跟人比,怎么不跟好的比?!”
他说,边上还有一个孩子,他家就住在对面楼的三楼,妈妈在阳台上看到他在玩,喊了一声“不要玩手机了”,那孩子立马乖乖地把手机收了起来。
“人家孩子怎么这么听话!你再看看他,手机要到手,就讨不回来了!”
我听明白了,儿子想玩手机,就跟带了手机的同学比。爸爸希望儿子听自己的话,就跟那个乖巧的孩子比。结果,他俩都是一肚子气,一个玩得不痛快,还挨数落,一个丢了家长的威严,感觉窝火。
如果不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你会这么恼火吗?如果孩子天天把你和“别人家的家长”比,让你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你会开心吗?如果孩子希望你改变自己,成为他心目中那个理想的爸爸,你能做到吗?
他知道,你如果竭尽全力,也许能做到,起码能接近他的理想状态,但他不会那么苛求。
作为家长,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同理心,多看见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会快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