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雪,补记一下】 顺时而养、增强体质
小雪节气终于来了。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有三候
古人认为,小雪节气可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小雪节气之后五日,就不能看到彩虹;再五日,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又五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前后,我国北方已经开始降雪,但南方地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冷空气入侵,还较为暖和。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此节气期间还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添加外套。
小雪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
**起居防寒
冬季阴气最盛,是万物敛藏、生机潜伏的季节。对应冬藏的特点,就应早睡晚起。而且,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放心,适当晚起是符合养生原则的哦。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
**少动护阳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
**调畅情志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晒晒太阳心里更阳光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
**户外活动身心皆愉悦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芳香食物开窍又醒神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鸡肉、海鲜等也富含硒。
**琴棋书画怡情兼养性
听音乐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
**注重饮食疗法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
**因人而异行补养
阳虚体质宜多食羊肉、鸡肉等性质偏于温热的食物;
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
血虚之人当养血为要,多食动物肝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品;
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
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食补药膳有宜忌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
**避食生冷护脾阳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