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1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通译】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学究】

      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信”必须以“道”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这里说到固守正道,就是告诉大家在所有的社会实践中,心中始终一个坚守的道,在儒家所讲的道就是仁德和礼仪,离开这个基本准则,所有的相信只是为了这一刻的得失和利益,这样的信任是没有基础的,也是靠不住的,一旦离开了利益的驱动,信任的基础就轰然崩塌。所以在日常交往中就要看透这个信任背后的动力和意图。

【原文】(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通译】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后才考虑获得傣禄。”

【学究】

      先做事后谈利益,这是孔子透出的思想意识。

      这里就有一个基础的条件,那就是做了事一定能获得利益的回报。作为君主自然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和君王做事是不用先考虑利益的,臣下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就可以了。

      在企业经营中,这个原则也是特别的重要。作为一个企业的主体拥有者,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网络天下所有能成就事业的人才,给他们平台,考虑他们的回报,做好合理公正的分配方案,解决做事者的后顾之忧,这样作为下属就能全力以赴去做事。而作为下属就要做好自己的事,尽可能发挥自己令企业的效益凸显,而不是时刻和老板去纠缠利益的获得。上下各自归位,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合作。否则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合作。

【原文】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通译】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学究】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就是最大的利益来源,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老师的舞台。一个总在说学生不行的老师必定不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孔子这里说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不分类别。实际上孔子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要求的,就是入孔门学习的学生需要交腊肉作为学费。

      有教无类是思想,三条腊肉是门槛,没有门槛的学习也是不劳而获的索求,一样得不到学习的机会。

【原文】(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通译】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学究】

      鸡对鸭讲,或者对牛弹琴都是一种不同频的交流,毫无意义可言。

      孔子说到“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说到交流的同频性。每个人每一次交流都要对应主题来交流或者探讨,彼此发表不同的看法,以达成一致或者保留意见,否则所有的讨论都是徒劳无益的。

      实际上日常交流过程中,我们都带着自我的标准去交流,很多交流最后不了了之或者不欢而散都是因为交流了半天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交流。我们对于交流的话题就要做一起探讨和彼此的求同存异,才会碰撞出火花,开动脑筋,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才是交流的最高境界。

      人总是死在没有觉察中,困在思维僵化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引】 《卫灵公》42章,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若干方面、孔子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
    钱江潮369阅读 3,741评论 0 1
  • 【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钱江潮369阅读 3,405评论 0 2
  • 把美剧“拆为己用”的方法 I部分: 看电视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一般的电视剧不看会让我们年年不忘,看...
    逆倒晨光阅读 1,748评论 0 0
  • 小时侯,家不远处有一块荒地。荒地上的野花一茬接一茬,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 有一次,我和着外婆从那儿经过,远远...
    铜先生阅读 3,833评论 0 48
  • 那是一座修在孤峰上的北朝古庙,屋檐围栏、亭台楼阁,都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风水摆设也颇有门道。但奇怪的是庙建成后,一...
    玄机令阅读 3,677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