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2》美 劳伦斯 科恩 李岩翻译
第一章: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1、人类的特征之一,就是成年后会忘记幼年时的感受。作为成人的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用“无忧无虑”之类的词语去描述孩子的童年。然而事实上,童年是多种元素的混合,其中的确有幸福与快乐,但也有一定恐惧、愤怒和悲伤。如果这些负面感受悄悄地积累起来,就会演变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隐形障碍——童年焦虑。
2、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孩子的内心诉说绝不再是“请接纳并等待我的成长”,而是“爸爸妈妈,现在我需要帮助。
3、没有共情,我们很容易对孩子的恐惧不以为然。孩子害怕的感觉真实存在。
4、不管孩子表达出来的恐惧是多么荒唐,都不要轻视或不理睬他,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才可能觉察到他的心中是否藏着其他更深的恐惧。
5、对于容易紧张的父母来说,能为孩子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处理好自己的紧张情绪。
6、容易紧张的个性还会让孩子对”变化“异常抗拒。
当我们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时,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的一切感受都是正当的,包括负面感受。当我们对孩子的感受不以为然,或者极力向他灌输”恰当感受”时,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的感受有问题!
7、如果说共情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是: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8、孩子还需要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具体方法。我们必须帮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我能行的 信心,以及摔跤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力量。
9、父母的修炼目标是:成为既镇定、又满怀共情之心的“第二只小鸡”
10、勇气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培养,它并不是天生就有 的。
11、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有勇气并不等于不害怕。勇气的意思是,虽然害怕了,但我们还是有所行动。如果“不害怕”,那就根本不需要“有勇气”了。
12、出现问题,尤其是与同龄孩子交往中发生矛盾时,自信的孩子会更加关注问题该怎么解决,而不是遭遇多么惨痛或者心情多么受伤。三个问题:1、你做过什么努力?2、效果怎么样?3、下次再遇到,你会怎么做?
13、焦虑的困境就在于,孩子因为总是纠结于故事中最可怕的那个部分,而看不到美好结局的可能性。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14、 如果发生了某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孩子当时没来得及有效应对,那么我们之后可以问问他:来,咱们现在想想,下次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
15、如果孩子觉得克服恐惧只是为了得到奖励,那么他会忽略另一样更重要的东西-自我挑战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16、你可以让孩子用滑稽的手法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或者画几个可以消灭恐惧的超级英雄。让恐惧跃然纸上,让孩子亲眼看到它,这个做法可以大大降低恐惧的影响力。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打败恐惧,比如把枕头当作恐惧,然后让他全力痛击。当然,如果你愿意扮演“恐惧”,那么游戏会更好玩。或者,你也可以为恐惧配音——每当孩子把枕头打翻在地时,你就既痛苦又滑稽地嚎叫:“哼!你休想打败我!有我在,你什么好玩的事情都别想做!哎呦!怎么回事?你居然把我打趴下了!救命啊!”
第3章:放松与打闹游戏
1、关注身体的感受
2、焦虑会打破身体的生理平衡
3、恐惧测量计
你现在的紧张是几?
在测量计上标出数值,还只是个开始。如果孩子能够仔细描述内心的感受,给感受取个名字,或者把感受画出来,那么他就激活了更多的脑部区域、焦虑感因而也会一点点减退。一方面,焦虑妨碍着思考;而另一方面,一旦启动了思考,焦虑就走到了尽头。
4、有些小动作仅仅是因为精力过剩,因此通过增加运动量,以及更多的创造性自我表达活动,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个问题。
5、小动作的根本性质,我认为是大脑下意识回避不安的一种方式。
6、打闹游戏,堪称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
在打闹与对抗的过程中,孩子全身活跃了起来,增强了对身体的觉察意识,产生了大量的肢体亲密接触,加固了亲子联结,释放了孩子天然的创造性生命力。
7、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8、停走停游戏
9、牵绳游戏:我知道你不喜欢我走开,那咱们量一下,看看我走开多远你就会伤心。
10、有用的话:说起这些,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
从1到10,你害怕的级别是几?
你想出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吗?你能为这件事想象一个快乐的结局吗?
这件事情里,最可怕的是什么呢?
你觉得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
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有助于孩子建立理智脑与情感脑之间的练习,从而缓解他们的焦虑。
让孩子当专家,向孩子寻求帮助。
11、科学家、侦探、间谍。好奇心,是鼓励探索、避免逃避的良药,而科学家、侦探、间谍都是好奇心的典型代表。焦虑,可以是侦探全力追捕的罪犯,也可以是科学家潜心研究的问题,还可以是一个狡猾的间谍,但是孩子更机智,因此间谍最终还是没逃出孩子的手掌心。
12、在真实生活中,孩子面对紧张情绪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无力,但是如果在假想游戏中充当强者的角色,他们便会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比如寻找线索、破解密码、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发现的蛛丝马迹。而且,在这类游戏中,他们能够像旁观者那样,更清晰地觉察到紧张情绪的行踪,并找到更高明的应对技巧。
13、 有些孩子非常喜欢在游戏中扮演超人,这时我们可以刻意为孩子设计一些超能力,让他勇猛地打败焦虑这个大魔头。
14、小男孩鲍里自从把自己想象成长侦探之后,就发现了焦虑的诡计:“在我晚上就要睡着之前,焦虑这家伙就偷偷溜进来,不让我睡觉。他的阴谋是让我第二天太累,什么也玩不好。它总是骗我,比如”你妈妈就要失踪了或者你妈妈要出事了。鲍里想出一个对付他的主意:睡觉前几分钟,他先偷偷溜进房间,躲在床边,手里拿着一个捉蝴蝶的网,一旦发现“焦虑”进来就立刻罩住他。之后,他再跑去把战利品给爸爸妈妈看,而爸爸妈妈也很配合,假装把焦虑关进一个罐子里,好让鲍里第二天把它画出来。鲍里画的焦虑还真的挺可怕的,不过他还是绝对把它贴在墙上,并且还在焦虑的身上画了一个大大叉。
15、孩子如果能把焦虑看做一种外部的东西,而不是自身的组成部分,那么他会更有信心去应对。我是一个焦虑的人所引发的的感觉是无力、无助和无能。而焦虑想欺骗我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力量感,进而找到更有效的办法。借助科学家或侦探等角色,孩子再去了解和认识焦虑的时候,心态就会变得轻松和自信,而不再是从来的沉重和无力了。
16、由于孩子在焦虑时会本能逃避,因此可能需要我们通过游戏,帮他把内心的冲突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可以拿起两个玩偶,一个问:喂,你怎么了?另一个回答:我不想说这件事,接着他们就滑稽地争执起来,求你啦,告诉我把,然后我们向孩子寻求帮助,请他出马解决问题,这样能很快让他接入进来。
17、另一个游戏的变型是:你来扮演“棘手的问题”,然后让孩子挠你痒痒,用枕头打你,或者冲你怒吼。你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学校里遇到的麻烦,或者任何让孩子感到无助和不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