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鲁道夫·史坦纳
一 说教无用
当孩子犯错时,说教是最直接简单的一种手段,说教几乎是每个家长条件反射、与身俱来的技能。说教的三段论是——
你告诉孩子你错在哪里(常常带着饱满或激烈的情绪)
什么才是正确的(带着痛心疾首或语重心长的天下父母心)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要如何避免(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老子说什么都对)。
不过,说教常常是没有用的,因为说教有三宗罪:
一是说教是不平等的对话。你站在道德的高处来评头论足,孩子孤立无援,没有安全感;
二是说教的“背景音”伴随着贴标签、恐吓。孩子还没有消解负面情绪就置身在你的“批判”之中;
三是说教的“政治正确”有余,共情不足。说教夹杂了太多的废话,孩子犯错后通常知道自己错哪里,你不用再强调一遍,强化他的罪恶感,而且提供的方法论大而空。
二 你把孩子推得更远了
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一个水杯。常常听到的对话是:
“你怎么回事啊?(怒目、道德制高点)怎么这么粗心?(嫌弃、贴标签)洗手后怎么不擦手就拿水杯呢?(再揭伤疤、强化罪恶感)下次喝水就坐在椅子上喝,别走来走去。(爹味浓、正确的废话)”
有时候,孩子如果反驳两句,这一件小事可能就会引发争吵,在服不服和维护权威的较劲儿中偏离了轨道,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恶化了亲子关系。
育儿的许多时刻,都是你在沟通的过程中忘却了目的,被情绪裹挟,带着要“战胜”对方的心里强迫孩子服从你的“大道理”,甚至在恶语相向中把孩子越推越远,让孩子厌恶和你沟通。
三 开展关键对话
如何开展有效的亲子沟通呢?沟通是有技巧的并且也是容易学习的。
首先要从心开始,问自己,本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当情绪涌上头的时候,冷静下来是第一要务。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带着什么初心来?要帮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刚开始,你可能找不到解决问题之道,但是必须要明白,情绪的发泄和“展示权威”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你可以允许自己大脑短路找不到方法,但是不能让自己陷入情绪破坏亲子关系。
其次,开诚布公、就事论事、互相尊重。
这十二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首先,不要沉默,不要回避问题,沟通时要避免自己陷入说教的境地,杜绝自以为是和头头是道,要站在孩子这边,共同面对问题,让孩子了解你的意图和你不想看到的结果。其次,要觉察沟通的氛围,当沟通氛围不对,如孩子有抵触的情绪或不理解的想法,就要立即停止或者转变沟通方式,调整沟通的频道,不要伤害和冒犯孩子,让沟通在一个充满安全感和自由感的环境下进行。最后,要由衷地尊重孩子,倾听他的想法,共同寻求合适的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最好让解决之道从孩子自己口中说出来。
总之,遇到问题,保持平静、尊重对方、平等交流、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