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目标
健康:
早起睡前养生操
走路或慢跑
每日早睡&喝水&少零食
学习&成长:
完成阅读2本书《四世同堂》&《显微镜下的大明》
完成百度网盘清理
完成高阶课复训
集体活动&聚会
家庭:
助学继续保持
—————————————————
健康:
孩子们在家,我的户外活动适当减少,每天走路1小时左右,每晚睡前拉伸,有几天起晚养生操没顾上,下周改进。
学习&成长:
阅读《四世同堂》p302-358,补做阅读分享,感谢守巧福哥坚持视频分享,激励到我。有几个片段,当事人即便不认同甚至反对对方的行为,但仍然对对方保有一种基本的尊重,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因为有这份尊重,才不会仗着自己的身份或立场,对他人横加指责或干涉。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处事原则,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在应对与家人的分歧时的不足。
和孩子看纪录片《何以中国》、去闵博看展《大汉未央》,时不时链接古人链接历史,感觉很棒!
家庭:
孩子们离家的十天,我的需求和孩子们的需求被剥离了,很多事情变简单了,人特别清爽。顺势调整育儿的心态。依然会对孩子们提要求,但是丢掉了叠加在这些要求之上的很多的想法。譬如“你应该这样,这样才是对的……”发现在陪伴孩子时很多想法以及行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很不清爽。怎么破局?方法论太多,追根溯源,放下对错好坏的标准,回归到关系最本然的样子,我说什么做什么,能让我自己和对方感到舒服放松甚至愉悦,以此为标准,简单清爽。在实践中继续摸索。
另外。孩子们刚走的几天我有种失落感、兄妹在外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鞭长莫及,我不得不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当把这些情绪通过聊天、散步、听课学习化解掉以后,我意识到,重中之重是我要和自己相处融洽,要有尽快让自己的心安稳下来的能力,要有取悦自己的能力,才能温柔而坚定地去面对其他事情……
我怎么去做好一个母亲的角色,而不只是陪陪陪呢?毕竟他们终有离开我的一天
回想当初对孩子们外出集训的焦虑,其实每一个变数都是学习的机会,放松下来享受当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