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文的霍去病,就不能绕开大汉的另一位名将——他的舅舅卫青,相比较外甥而言,卫青少年时经过更多的苦难和无数的羞辱,私生、放羊、骑奴……这些属于卑贱的词语伴随了卫青整个童年,而这些对于他似乎一直只是考验,磨砺着这位当时只是贱隶而后来飞黄腾达的大将军,路很长,也很险,但笔者会和大家慢慢聊长平烈侯卫青的人生之路。
凄惨童年
出身不算光明磊落的卫青,似乎生下来就要吃苦,母亲只是平阳侯府的一个仆人,在某个时候与县吏郑季私通,让本来已有三个女儿的卫媪生活得更加艰苦,出于无奈,卫青被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家中,但当时这个父亲有着名正言顺的儿子,但面子上也不好直接抛弃卫青,就让他去放羊,而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也不把他当做人看,只知道一昧的虐待,要知道,当忍耐到极限时,人总是会爆发的,稍长大一点的卫青再也无法忍受,回到了母亲身边,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做平阳公主的骑奴。
长路漫漫,那时的卫青还不知道未来在哪,但实际上,一切的喜悦来自于苦难之后。
祸福相依
人这一生总要遇见几个贵人,而卫青的贵人却比较特殊。细数卫青的崛起,或许其一生最需要感谢的人是他的姐姐卫子夫吧,这个女人给大汉帝国间接带来了两位名将、一位名宰,而他们的成功与卫子夫的受宠有着最原始的关系。
回到卫子夫刚刚受宠,在被汉武帝看中、冷落、再次看中的一番经过后,卫子夫有了身孕,而这引起了当时陈皇后(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的嫉妒,其母亲馆陶公主派人捉拿了卫青,并打算处死,这也是卫青一生较为惊险的时候,要不是公孙敖的出手相救,或许未来的长平烈侯便只是虚妄,从小了说,大汉只是埋没几个文臣武将,少了卫家和霍家几十年的显赫权势,但往大了说,大汉对于匈奴的胜绩远没有现在史书上记载的显赫,对于大汉这个王朝的怀念不会持续深远。
在这次死里逃生之后,卫青祸福相依,开启了卫家的富贵大门——三姐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大姐和二姐都嫁给官员,而作为卫家的顶梁柱,卫青作为侍中,有着靠近皇帝的天然条件,逐渐用自己的才干和忠诚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破敌封侯
过了近十年,卫青担任车骑将军,领兵参与龙城之战,在当时的四路军队中,只有卫青凯旋,而这场战役也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一年多后卫青又领兵出雁门,斩首掳数千人;一年后,卫青率大军迂回侧击,包围了白羊王和楼烦王,活捉敌军数千人,而后世大名鼎鼎的朔方城也在这个时候修筑,而卫青由于功绩被封长平侯。
加上在元朔年间的多次北上出兵,和在元狩四年和外甥霍去病的对调作战成功,于漠北之战中击溃匈奴南下的主力(总的来说是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卫青的功绩与往时不可相较而论,除了在元朔年间被拜为大将军外,在战争结束后卫青与霍去病二人共同加封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上,这时的卫家可谓煊赫一时,一门五侯,或者说是一门六侯,因为相较于万户食邑的长平侯而言,卫青大将军大司马的职位更能显其赫赫战功。卫家一时冠绝朝堂,尽管汉武帝后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打压,但仍无法掩盖卫青的辉煌。
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受到后宫的掣肘巨大,甚至还有来自窦太后、王皇后的废立夺权之危,且在朝堂上长时间缺少可信任的大臣,所以他尽心尽力地培养外戚势力,尽管卫青的崛起与汉武帝的提携不无关系,甚至是不可分割,但汉武帝终究也只是给了卫青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任其自由发挥,而与后来的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才华不足相比,卫青着实惊艳了每一个人,其生前受尽荣华富贵,死后仍有幸葬于茂陵,在千百年的今日也有无数人记得他,良将若此,无憾也!
班固曾评价卫青: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他讲无数当时汉朝人的内心想法表达,将人们对于卫青的无上敬意用文字表示。我想,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当以这位民族英雄为骄傲。
天生将材,社稷之卫。千载凛然,而有生气。
注:经过对历史意义的探究,我想从武庙先哲开始细节性感受历史,如有不当,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