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澳地广人稀,不像母国那样容易积聚人气。除了住在繁华城市核心圈内、或毗邻热闹的社区街道,相互交际比较容易,其它散落如偏远乡村,要想见一次面可不太方便。再加受着主流性西方文化影响,相聚都要提前预约,不能贸然前往乱了规矩。有了这么多的不方便、不适应,久而久之也就淡了群聚兴致。不过这边路遇陌生人,相互之间热情打招呼的习惯比较好,老远就笑脸相迎,或“hello”或“Good morning、evening”什么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遇上久别重逢故知呢。比较起来华人相遇,如果不认识、不熟悉的,一脸冷漠扭头就过去了。当然同为华人大家都知道,彼此间并无恶意、成见,只是文化礼仪惯性使然。
少了社交、淡了往来,这日子怎么过呀?有朋友这样问我。是呀,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都不能断了交际,否则就退化到了丛林时代不是。可这些个问题预设、这些个生活中的不可思议,来到东北澳后都逐渐习以为常。现在移居海外的生活,已非过往年代的封闭,一张无形的互联网,具有把全世界的人都聚合一起的强大功能。从这个角度看人际交往,哪怕足不出户,要想见的人、要想打听的事、要想解除的内心困惑,都能得到实现、满足。不过从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人际交往,除却每天与自己家人在一起,为数不多的老邻居、老同学、老朋友,也都维持着君子之交,少则几个月,甚至几年都难以相见。
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面对交往方式的调整,来到这边的渐老者,都养成了向内的生活习惯。忙乎全家人的一日三餐、伺弄一年四季都乐此不疲的花园(菜园)、周末祖孙三代自驾户外游玩。还有喜欢吹拉弹唱的、爱好写作、绘画、摄影、钓鱼、旅游的……,完全可以按照预先计划、随着自己心性来,收获绝对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库塔山街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