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47
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12/25
原文:
肝脉急甚者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也。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小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㿉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涩为瘈挛筋痹。
原文译文对照:
~~~~~~~~~~
肝脉急甚者为恶言;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非常急促,即频率非常高,意味着肝气过旺,患者易怒少喜,往往恶语伤人。
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略微急促,即频率略偏高,这是肥气病,即肝积(肝脏有所郁积),乃因疟疾、蛊虫病等引起的肝气上逆,导致淤血内积、新血不生。表现为左胁下有肥肉隆起,像只倒扣的杯子,时间久了,还会有咳嗽喘逆症状。
缓甚为善呕;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非常缓慢,即频率非常低,这是肝脏热气上逆,会引起时时呕吐。
微缓为水瘕痹也。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略微缓慢,即频率略偏低,这就是水瘕痹,即有多余水液积聚在胸胁处,日久成形,或结为瘕(即腹中肿块)、或聚为痹(湿邪阻塞血液循环引起麻木不仁),可引起小便不通。
大甚为内痈,善呕衄;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力道之来势非常洪盛,即脉波的横向度量非常宽阔,意味着肝气郁盛、内发脓肿。患者会经常呕血、鼻出血。
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小腹。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力道之来势略微洪盛,即脉波的横向度量略偏宽阔,意味着肝有寒湿,也即肝痹病,主要症状有头痛,夜睡多惊梦,渴饮,多尿,腹胀,腰痛胁痛,足冷等。其由筋痹日久发展而来,故此还有阴器收缩、咳嗽时疼痛牵引小腹等证候。
小甚为多饮;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非常细弱,即脉波之横向度量非常狭窄,意味着血少,故而口渴多饮。
微小为消瘅。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略微细弱,即脉波之横向度量略偏狭窄,这是阴虚血燥,故而引发多食善饥、多食却日渐消瘦阶段的糖尿病。
滑甚为㿉疝;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非常滑润流利,即脉动之波线非常圆滑顺溜,说明因寒邪侵犯肝胃二经,内蓄淤血而致少腹部拘急疼痛,牵引睾丸,或下腹部有包块,内裹脓血。即寒极生热、热壅于经。故表现为阴囊肿大的㿉疝病。
微滑为遗溺。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略微滑利,即脉动之波线略偏圆滑顺溜,说明肝火在下,即阳气微盛、阴气虚弱,故不能制约下焦(膀胱),引起尿失禁,即遗尿病。
涩甚为溢饮;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非常粗涩卡滞,即脉动之波线锯齿感明显,说明气血阻滞,是水湿溢于肢体的水肿病。
微涩为瘈挛筋痹。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太冲穴处,若其脉动与正常应有的标准脉动相比,显得略微粗涩卡滞,即脉动之波线略带锯齿感,说明气血不足,以致筋脉拘挛不舒,故出现筋脉抽搐或挛急的筋痹病。
~~~~~~~~~~
老黄历择吉,2024.2.5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8
推荐:猴子森林47:彻夜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