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衢州诗歌

《抗战中的衢州诗歌》

黄菁华

武举绝伦,忠贯日月,孤城屹立,袒胸迎刃,他叫徐徽言,抗金一线的英雄;铁骨柔情,英名凛凛,视死如归,沃血中原,他叫吕公良,抗日战场上的名将。衢州,有气壮山河的中兴名相,有遭受耻辱时“愿将白骨逝清波”的刚烈妇女,有拿起锄头便是枪的普通农民……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座英雄又苦难的城市,从来就是一座铁骨架起的雄城。

而诗歌,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面对日寇毫无人性的暴虐,诗人没有缺席,诗歌选择了战斗!

一  余绍宋:奇勋宁所望,且尽我所长

余绍宋是衢州文化的一杆旗帜,有他在的地方,必定有着另一种的繁荣和汇集。早在抗战之初,他就回到了家乡龙游,避冠于北乡沐尘。于是龙游境内的各种文化人和文化单位一时皆聚集于此地,使小小的沐尘成了龙游抗战的总后方。

余绍宋现存所有的诗仿佛只为抗战而作,纵观他《寒柯堂诗》中五百来首诗作,几乎囊括了他在1937至1945年八年间的所有作品,这其中很大部分都诞生于衢州境内。他或许有意用诗歌记录下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多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能抚摸到那颗温热的心,以及家国、情怀和时代的壮阔。

他于故乡龙游几乎倾注了全部的深情,他踏遍了龙山灵水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山头,一部《龙游县志》灌注了他对故土的挚情厚爱。

诗,是需要土地的。只有脚踏实地的诗歌才称得起是时代的诗歌。余绍宋的诗,我愿称之为“有灵魂的诗史”。

国难以来,满目疮痍,余绍宋先生以诗为史,少陵之哀,离黍之悲,沦亡之恨,砥砺之情,孝思之笃无不跃然纸上。“慷慨趋国难,何暇计艰虞。昨夜梦华胥,凯歌动九衢。”他的诗有襟抱,有性情,有渊源,有气壮山河,有草木动摇,更多的是家山颜色,故土深情。他用大量的篇章描摹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焕发出诗人心底的情愫。三叠岩,龙丘山,乌石山,豸屏山,团石湾,鸡鸣岩,烂柯山,沐尘泉,凤梧书院,姑蔑子疑冢等等,无不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他要用自己的全部学识与良知,竭尽全力去保全这片大地上的锦绣风光和灿烂文明,他要在战乱动荡中用自己的所长护住这片土地的根——此后的所有日子,他一门心思地为保护和传承浙江的文史竭尽了余生。他始终坚信一个民族只有文化的根还在,这个民族就不会沦亡,就有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泱泱我祖国,带砺盟山河。岂图及我身,戎祸竟亲罗。义战古所尚,复仇圣所多。逼处畴能堪,安敢辞枕戈。”

“奇勋宁所望,且尽我所长。振我大夏威,征彼夜郎王。汉贼不两立,誓复我故疆。梦中告所亲,虽死莫悲伤。”(《出征九首僭次杜工部前出塞诗韵》)

“母兮母兮藏壑谷,八十高龄恐颠覆。月皎皎兮云依依,思之思之未敢哭。皇天后土敢吾罪,何日得归许自赎。”(《七歌仿杜工部》)

结发垂卌载,生离惨若何。可怜归我后,总是乱时多。胆怯愁君病,神伤放我软。告儿收父骨,营穴共山阿。(《思家六首•思妻》)

“冠退将匝月,满地犹伏尸。不闻庆还乡,但闻吊亲知。饥鹰与野犬,白日争残骴。”(《浙东寇退后客有返衢州复来者述其所见因记以诗四首》)

“有怀不敢吐,有泪不敢弹。喜心真倒极,泫然趋庭闱。再拜依膝下,欲起迟迟回。母命掖之起。颜霁却泪垂。今生度难逢,岂图竟得归。”(《觐母》)

我们何忍卒读这样的文字,梦里中华,中华大地上无数支离破碎的家!衢州,前后两次血战之地,为抗战作出了不堪回首的巨大牺牲,肆虐的鼠疫,燃烧的屋宇,逃难的人流,血肉磨坊的飞机场,古城墙上千人投江的勇士……不屈的衢州,本身就是一首昂扬的长诗!

而衢州,终将和所有幸存的同胞迎来胜利的那一刻!那一刻,令每一个还活着的人瞬间癫狂:

“夜半俄闻敌已降,起来颠倒着衣裳。惊疑醒作还家梦,失措欢如中疾狂。何意忽能逢此日,从兹不必滞他乡。八年锋镝余生在,莫向崦嵫叹夕阳。”(《云和大坪闻日本投降口占二首》)


二 

徐映璞:自是书生偏爱国

一代学人徐映璞先生一直是衢州人民的骄傲。他少年成名,九岁能诗,十一岁县试名列榜首,“神童”之誉传遍当时的大街小巷。他一生清贫,终身笔耕不缀,才学高博,志趣澹泊。对于家乡,对于国家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的深情,他的奔波,他的悲郁,他字里行间闪烁着泪光的文字,今天读来,带给我们的仍然是那样的令人震憾,令我辈由衷的仰望。爱国爱乡,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原动力,在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年代,这种深植于骨子里的情怀,则表现的更为激烈,更为直观。抗战爆发之初,他即以瘦弱之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以诗为戟,以笔当枪,主编《抗日导报》《抗卫旬刊》。

讽刺的是,正因为他一贯的抗日言论和对国民党县党部不卑不亢拒绝拉拢的态度,某些实权者竟然编织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劫持投进监牢。可他出狱之后依然初心如旧,又投入抗日后援会中日夜操劳。他正困为深刻理解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涵义并为此不辞辛劳地奔走实践着,以至于他十四岁的儿子在遭受日寇的毒气弹轰炸后,他也没能很好地陪在他的身边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而他也一度被人传出殉国的消息。

他亲历目睹当时衢州军民的苦苦支撑和始终不屈不挠的抗争,他撰写了《甲申抗战记》《壬申抗战记》《衢州飞机场记》《渔民杀敌记》等大量相关的文章。长诗《哀衢州五古八首》更是1942年衢州抗战的史诗级记录。全诗分为八节,从衢州的往日之美开始,用优美的笔调讴歌三衢大地的繁华与美景,痛斥毫无人性的侵略者“逢人便戕杀,见物辄焚弃”的生灵深炭,尤其讴歌衢州军民面对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宋营殊死战,居然一当百。援尽弹复绝,忠骸委郊陌。四野多义民,纷纷谋挺击。亦有烈妇女,捐躯血凝碧。蔚为民族光,英灵褫鬼魄。”

他跟抗战相关的诗歌,现在能读到最早的应是1933年一月关于长城抗战的。他在《友生问山海关》诗中悲愤地写道:“关外堤封五千里,莫忘华夏旧河山。”他期望着中国军民能同心协力奋勇杀战,收复东北沦陷的国土。在随后的《客谈喜峰口军事感而有作》中,他对“孤军克敌朱仙镇”的将土们大加点赞之外,又感而有发道:“读书不作匡时用,空拥残篇老布衣”,他恨不得自己这个只会写点文章的老布衣能奔赴前线,执戟上阵,为国救危。卢沟桥事变爆发,正值《衢县志》告成之时,他在《日食志异》诗中,把本属于自然现象的"日食”,引申到“烽火动芦沟”“平添社稷忧"的国家层面,他决定以“大义著春秋”的精神投身于抗日的烽火洪流之中。

“烂柯诗社”是抗战初期活跃于衢州的诗歌团体,作为骨干的徐映璞写下了许多伤时感怀的作品,如《秋兴六首》《满城风雨近重阳》等,在《烂柯山怀古》中,他借明代胡宗宪平倭大胜在烂柯山大宴将士的史实,呼吁人们千万不要放弃抵抗到底的决心,“樵斧坚持相砥砺,好为世界辟蒿莱”。他希望烂柯山这个衢州的仙子宅,能再次成为平倭的凯歌台。虽然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柯社”“鹿社”等不得不停止了活动,而诗歌的火焰在衢州却从未熄灭!

1942年烽烟遍地的衢州,每寸土地都带着血火的烤炙与死亡的威胁。徐映璞带着全家奔走在乡间山野,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死本为身外事,艰难唯守性中天”(《误传予已殉难咏喻》),作为无数颠沛流离中的一员,他是幸运的。作为父亲,他又是不幸的。我们读他1943年补作的《亡儿仲苏挽辞八首》,字字是泪,字字是血。“挥尽忧时忧国泪,一回追忆一沾衣”,“浩劫归来又一秋,那堪家国失金瓯。髑髅满目丘园破,鸡犬无遗片碣留。”国仇家恨,令人怆然涕下。

华夏是我们的华夏,衢州是我们的衢州。“纪云建复肇新猷,夏五清宵认早秋。千里疮痍凝铁血,九年俶扰动芦沟。乌啼月黑惊戎马,雨晦风萧感女牛。誓扫阴霾澄碧落,舆图还我旧金瓯。”(《七七有感》)在那“一春活计半蓬蒿”的濒死年代,他心中的理想依然高贵而浩大。


三 

龙游三友:丹心远挂天边月

龙游三友:劳泰来、祝鸿逵、邱茂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三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爱国教师,也必定在流离转徙中迎来了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春。

1939年9月,借用祝氏宗祠为校舍,“龙游县立战时初中补习学校”,在溪口沐尘成立。这是龙游的“抗中”,也是四二年正式被命名为龙游中学的前身,其后在不断的迁徏和日本人的轰炸声中,这所中学顽强地在姑蔑之地生根发枝,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的人才。

“邦原姑蔑,县建龙丘;鸡鸣风雨,德立长留;敻乎弦诵邈悠悠。……先民有谚,遍地龙游。今也何如?邦国之羞;勉矣吾侪勿自忧!”(邱茂森《龙游中学校歌》)

“捷书一夕报明光,举国民氓喜欲狂。武林回首望云和,满目疮痍涕泪多。寄语诸公莫惆怅,八年还我旧山河。”(劳泰来《题棠梨馆图》)这些年轻的诗人,他们心中始终有着一团喷涌的火焰,随时愿为古老而苦难的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但令人无比惋惜的是,龙游三友在文革中都遭到厄运,为了不牵累友人,也为了不沾上文字之狱,他们几乎都同时焚毁了自己的诗集。这是一场难以陈说的悲伤,而留存下来有关抗战时期的沧海遗珠,更让我们珍惜它们的来历不凡,借此想像这些充满热血的师生高唱校歌时的高亢激昂。

有一点让我们非常庆幸的是,祝鸿逵先生幸存下来写于抗战时期的诗歌有三十来首,让我们得以用诗歌的方式进入那个苦难、动荡而又英雄辈出的姑蔑故地。

“朔风撼枯木,孤雁声嘹唳。杀气满乾坤,民命何所庇!”(《朔风》1937年)

“从征万里惨分襟,忍泪难忘报国心。惜别鸿泥留旧札,伤春蠡简剩悲吟。柔肠已共河山碎,玉骨长埋瘴雾深。氛净神州人换世,梦魂何事费追寻?”(《无题》1941年)

“枪声隔前山,炮声坠树秒。剧电震山谷,淋雨行泥潦。雨过烈日蒸,着体湿衣燥。儿啼渴又饥,频促还家早”“行行至溪口,扣门拟求助,十室已九空”“稚子拾枯薪,弱女寻野菜。苦蕨当山珍,白盐似金贵。省粮食粥多,御寒任衣敝。门前耸林峦,虫鸟如鼓吹。终古越山青,莫忘薪胆意!”(《自官村避寇至同康三首》1942年)

“高田灿灿红蓼花,低田茫茫成水洼……骷髅一具溪之涯,是友是敌谁悲嗟?……颓垣破屋是谁家?终日不闻鸡犬哗。”(《即景:湖镇道中》1942)

“饥不记晨餐,行不畏山峭,窜匿林莽中,男女及老少。唬噭起前冈,蹑迹群魔到。受辱女悲啼,被挞男号叫。骇倒百岁翁,旷世逢凶暴。丁壮如犬羊,被胁作先导,踟蹰有不前,饮弹身已倒。”(《避冠行》1942)

祝鸿逵先生用大量的篇章真实描写了日寇侵衢时期百姓流离失所无衣无食无屋无庐的凄苦现状,但他更以诗人的笔触为我们讴歌了衢州百姓拼起性命与日寇一搏的壮烈画面,无论是七旬老翁的杀敌浩歌还是江边少妇的沉着一击,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普通妇人,他们的浩然正气将伴随着这块古老的土地万古长青。

《龙邱老翁行》

龙邱老翁工击技,年登七十勇无比。悲看乡里被寇残,报仇自誓无虚死。茅庐日夕西风侵,杀声浩荡门前临。老翁杀敌计已决,凝神佇候还沉吟:有子从戎去卫国,自伤老朽今无力,当年立敌千万人,华发如何忍污贼?手持一梃立门旁,一寇先迎身已僵。接踵相随三五辈,一人已仆三人伤。弹丸如雨真无奈,身虽已死须犹张。呜呼!老翁杀敌气不降,中华壮志安可量!

《江边女郎行》

江上莲花艳欲舞,江边女郎来凝佇。折花归去众围观,转眼看花色如土。斜阳屋背枭鸟啼,寇来间道无人知。惊尘入村喧声起,分窜有家各便私。一寇排门先入内,骤见女郎惊绝代。芳心欲碎去路迷,矫持故作如常态。强致殷勤暗忖量,回头匕首已潜藏。狼嗥虎啸血殷房,恶魔洞腹还流肠。投刀洗手换男装,来如兔脱去龙翔。鸣呼!江边女郎勇如此,愧煞军中勇男子!


四 王一仁:一腔家国兴亡感

“爱河恨海已波澜,旧读骚经感纫兰。故土重光当暝目,寸心死后尚如丹。”——《挽周孔庆筌》

当你读到王一仁先生这首诗的时候,你可知这背后的壮烈与悲怆?

1942年的衢县北乡,曾担任过衢县、开化、余杭等县警察所长,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师范学校的孔宪菼先生静静地在家里拜别了祖先圣像,神情肃穆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一位仆人走了进来慌张地说:“鬼子已经到村口了。”他站了起来,弹了弹青灰色袍子,没有任何的犹豫,来到园子里,奋身一跃,投入了庭前的池塘之中,以身殉国。他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拒绝了日本人企图诱使他出面维持局面的邀请,践行了儒家杀身成仁的教诲,也维护了民族最可贵的尊严。

而孔庆筌就是他的女儿,在日寇进城前,她随翁姑避居南乡下石埠途中,不料遇到敌寇,无计脱身之下,即怀抱刚满月的女婴毅然投水殉节。

千年儒风之下,衢州,在整个抗战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瑰意琦行的忠贤节烈,涌现出许许多多宁死不降的铮铮铁骨!他们是黑夜里的一道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世道苍桑。可以自豪地说,抗战期间,衢州是唯一一座没有汉奸的城市。

作为沪上名医,徽州的王一仁先生是在上海8.13抗战中避难来到衢州的。他在这里亲眼见证了日寇的残暴和衢州军民的顽强,用数十首史诗式的吟唱为我们呈现了烽火岁月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抗战胜利后,他在1946年10月又在衢州印刷发行了自己《仁盦吟草》,其中的大部作品都创作于衢州。

他写日机侵袭时的警报:“警报惊传遍四隅,九州同愤欲亡胡。”“沧海汪洋浮一粟,且随空弹捉迷藏。”(《警报》)

他写警报下的钱家山(今属白云街道):“避警如鱼贯,郊村水竹幽。”“野旷牛呼母,水清客掉舟。与人同患难,家国岂忘忧。”

他写寇退之后的凋敝与有伤害的对比:“寇退归蓬荜,悽悽觅食劳。高官仍厚禄,苦卒尚征袍。”

他写战后的衢州和永不废弛的希冀:“寸寸山河都是泪,茫茫海宇尽扬尘”“何日平戎能顺遂,半生浪说快恩仇。”“剑林弹雨亦藏身,不必桃源始避秦。等是日星同缔造,再生鸡犬再生人。”(《战后》)

他在兵荒马乱的避难之时,仍无法丢弃内心的仁义与善良:“几处灵堂闻野哭,千家贫户断炊烟。朝来捡尽寒衣典,散作邻家卖米钱。”(《偶述》)

他与衢州的许多名流成为朋友,余绍宋、程礼门、汪子佩等都是他的挚友,他与他们的友谊在世乱的炎凉里是那么珍贵,他甚至将女儿嫁在了衢州。

但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衢州一地,他写原子弹对日本的致命一炸,也写太平洋战争,他悼念航空烈士,挽罗斯福,也写戴笠的触机身亡……

在衢州,他也是第一个把长征写进诗篇的人:

铁索飞桥陡可惊,中宵有客话长征。灵岩茗味清如许,身似峨眉顶上行。——《黄运昌自川归见赠龙门名茗味殊清绝》


五  致敬:诗与歌的衢州,血与火的人民

致敬老塾师吾瑞柏在开化用诗歌的方式为抗战将士壮行:“七月芦沟战火燃,应时救国扫烽烟。龙城李广挥戈进,鼠穴倭奴落马前。抗敌不输裴度策,行军常记武侯篇。他年我上芹阳岭,犹忆将军风度翩。”(《呈陈毅将军》)

致敬龙游的鄢绍良(畸田),那战斗的诗章:“我只想在故土断桥的地方/那洋溢着大众仇恨和苦难的河流旁边/唱一支战斗的歌/照一照我飘泊过来的憔悴的脸……”(《归》)

致敬林科棠,那些唤醒民众抗日的歌声:“轰轰轰,钱塘江,起怒风,势何雄;浩浩浩,钱塘江,发怒潮,势何豪;起怒风,万众怒声,直冲东海东,发怒潮,万众怒气,直扫岛夷岛!”(《钱江潮》)

致敬林科棠的女儿、衢中学生林维雁,那首一时盛传的歌谣:“飞!飞!飞!我的身体似鸟飞,飞来飞去很得意。/我的小朋友,我们一起飞/飞呀飞!飞呀飞!飞去打打日本鬼子。”(《飞机歌》)

致敬1938年的江山民众教育馆编印的《抗战诗歌》,致敬那些迅速将你燃烧的闪电与火焰:《民众抗日歌》《出征》《杀敌歌》《我们不叫中国亡》……

致敬杀敌沉潭的刘天吉,致致为刘天吉的壮举慨然作词的盈川小学教师叶嘉祥:“前赴更后继,同仇敌忾,中华儿女志高昂。”(《浪淘沙》)

致敬徽州商人汪梦松,用不间断的日记忠实记录了衢州遭受的暴行和百姓的流离,也用诗歌舒解心中的郁愤:“倭奴暴虐苦吾民,朝有虚惶夕有惊。荒芜田畴耘不得,又添淫雨莠苗萌。”(《连日苦雨,偶成四绝志感》)

致敬湘桂铁路上的龙游诗人汪汝正(味辛),用诗歌与同仁们在这条战略线上互相支撑:“报国成虚愿,偷生亦可伤。天涯哀故友, 和泪酹清觞。”(《挽同社死难诸友》)

致敬年轻的作曲家麦新1938年给衢州带来烽火中最流行的不朽经典《大刀进行曲》,并在此创作出《游击队歌》《壮丁歌》等盛唱一时的战歌。

致敬朱剑蓉,致敬戎启英,致敬何炯、石心、巫女、影村、君行,致敬《怒吼吧,须潮!》,致敬《不让敌人到江山》,致敬《号角初呜》《冲锋》《流亡的呼声》《祖国在暴风雨里》……

致敬血与火的衢州和诗歌中的人民!致敬抗战峰火中那诗与歌筑铸的长城!

(主要参考文献:余绍宋《余绍宋集》、徐映璞《清平山人诗集》、龙游文史委《龙游三友诗选》、王一仁《仁盦吟草》、市政协文史委《衢州抗战》及其它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