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客家支脉
(一)概况
“客家”是与“土著”相对而言。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四川等省,而粤东、粤北、闽西、赣南这一片相连的地区是客家分布的主要地区,因此客家音乐支脉亦主要指的是这一带客家居民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形式主要有:梅县山歌、兴宁山歌、闽西山歌、兴国山歌、粤北舞歌、船灯、花灯、竹板歌、南词北调、汉戏(外江戏)、山歌戏、采茶戏、汉乐、十班等。其中山歌为代表性乐种。
(二)客家山歌述要
1.闽西客家山歌
闽西客家山歌指的是流传于旧属汀州府的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县歌连城部分地区客家人聚居地的山歌。
闽西客家山歌具有一般南方山歌在唱词句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的普遍特点外,在音乐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在旋律进行中突出强调羽、商两音。在许多徵调式、羽调式的客家山歌中,也具有这种强调羽商音的特点。
2.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赣南民歌的一种重要歌唱形式。以兴国县为中心,流行于赣州地区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其基本曲调、从调式旋法特点看,大致有两类:一是强调羽商两音的羽调式类曲调,一是强调徵宫两音的徵调式类曲调。在男女对唱中,还经常出现羽调式类曲调与徵调式曲调相链接得情况,并形成同主羽、徵调式的变换。兴国山歌曲调的基本结构包括曲首引句、主体四句和穿插性呼唤句。根据内容、情绪、演唱者声音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变化。
3.粤东客家山歌
兴宁县、梅县的山歌最具代表性。通常略称“兴梅花山歌”。有多种唱腔和板式。
4.台湾客家山歌
台湾客家多由广东梅县及其周围(旧属嘉应州)各县迁入。主要聚居于新竹、苗粟、桃园以及屏东、花莲港等地。山歌有老山歌、山歌仔、平板调三种。老山歌,又称过山调、大山歌调、高山调、南风调。据说为台湾客家山歌的原始形式。曲调悠扬,节奏自由,旋律跳动较为大。山歌仔,由老山歌变化而来,节奏较规整、旋律优美动听。平板调,又称改良调、采茶调,是由老山歌、山歌仔改良而来,也是山歌由山地、原野向茶园、家庭、戏院转移的产物。
(三)客家山歌的音调特征
客家山歌的音调特征是:中高音区,窄音域,窄音列,以羽商音结构成的纯四度为骨干的四度跳进和邻音极进为特点的旋法。在旋法方面,粤东北、闽西、赣南客家山歌的共同特点是对羽商两音的突出运用。
在客家山歌旋法中,有强调纯四度、小三度关系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客家山歌结构的特征是:以羽商(或徵宫)构成的单四度框架为骨干,间以五声音阶极进进行,其感情气质具有悠扬抒情的特点,与客家人民淳朴、深挚的性格特征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