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巴蜀支脉
(一)概况
古代四川境内,聚居着两个部族:一是巴族,居住于川东地区,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一是蜀族,居住在川西地区,以成都为中心。中原地区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分别建立了“巴”“蜀”两国。音乐方面,据记载,巴蜀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今之四川民间音乐,既有后是从中原秦晋传来,或由长江中下游荆楚、吴越流入,亦有原本巴蜀音乐之遗存,然而,更多的是二者之间的交流融合的产物。
(二)代表性乐种
1.川剧
或称川戏。流行于四川全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约有300余年历史。音乐有几种主要声腔系统的腔调和演唱形式,结合四川地方语言,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融汇而成。包括昆、高、胡、弹、灯等五种声腔,为本地民间音乐与外来声腔之综合。川剧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腔”,约有曲牌三四百种,包括“唱”(演员的演唱)、“帮”(帮腔,乐队和其他人员帮唱),“打”(打击乐伴奏)三个方面。其唱腔既有富于抒情性的曲牌,又有叙述性较强的自由板和流水板。帮腔常有描写环境、渲染舞台气氛、描写剧中人物内心情绪等功能。
2.四川清音
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各地民歌、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1)曲牌类:分联套与散曲。(2)板腔类:有汉调、反西皮是从地方戏曲中吸收而来。
3.四川杨琴
又名四川情书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重庆、泸州等地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因以杨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约有200年历史,表演形式多为五人坐唱,演员兼操乐器。
4.四川山歌
四川农村广泛流传着“四句头”山歌,其曲调特点,可分为高腔山歌儿、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三)巴蜀支脉音调结构
把巴蜀支脉民间音乐的音调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蜀羽体系、蜀徵体系。
蜀羽体系,以羽音为中心,由角、羽、宫为骨干构成的音调体系。
蜀徵体系,以徵音为中心,由徵角商、宫羽徵两个三音列构成。
也有蜀徵体系和蜀羽体系相胶体、结合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