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六、巴蜀支脉

(一)概况

古代四川境内,聚居着两个部族:一是巴族,居住于川东地区,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一是蜀族,居住在川西地区,以成都为中心。中原地区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分别建立了“巴”“蜀”两国。音乐方面,据记载,巴蜀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今之四川民间音乐,既有后是从中原秦晋传来,或由长江中下游荆楚、吴越流入,亦有原本巴蜀音乐之遗存,然而,更多的是二者之间的交流融合的产物。

(二)代表性乐种

1.川剧

或称川戏。流行于四川全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约有300余年历史。音乐有几种主要声腔系统的腔调和演唱形式,结合四川地方语言,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融汇而成。包括昆、高、胡、弹、灯等五种声腔,为本地民间音乐与外来声腔之综合。川剧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腔”,约有曲牌三四百种,包括“唱”(演员的演唱)、“帮”(帮腔,乐队和其他人员帮唱),“打”(打击乐伴奏)三个方面。其唱腔既有富于抒情性的曲牌,又有叙述性较强的自由板和流水板。帮腔常有描写环境、渲染舞台气氛、描写剧中人物内心情绪等功能。

2.四川清音

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各地民歌、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1)曲牌类:分联套与散曲。(2)板腔类:有汉调、反西皮是从地方戏曲中吸收而来。

3.四川杨琴

又名四川情书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重庆、泸州等地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因以杨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约有200年历史,表演形式多为五人坐唱,演员兼操乐器。

4.四川山歌

四川农村广泛流传着“四句头”山歌,其曲调特点,可分为高腔山歌儿、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三)巴蜀支脉音调结构

把巴蜀支脉民间音乐的音调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蜀羽体系、蜀徵体系。

蜀羽体系,以羽音为中心,由角、羽、宫为骨干构成的音调体系。

蜀徵体系,以徵音为中心,由徵角商、宫羽徵两个三音列构成。

也有蜀徵体系和蜀羽体系相胶体、结合运用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音乐体系的十二个支脉 秦晋高原支脉、北方草原支脉、荆楚武陵支脉、齐鲁燕赵支脉、吴越支脉、青藏高原支脉、滇桂黔支...
    Reiko丶阅读 5,859评论 0 1
  • 五、吴越支脉 长江下游东海之滨一带,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旁及安徽南部,江西和福建省的闽东、闽北地区人称江南地...
    Reiko丶阅读 3,459评论 0 0
  • 荆楚武陵支脉 (一)概况 长江中游与汉江流域一带,古为楚地。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 (二...
    Reiko丶阅读 4,187评论 0 0
  • 二、北方草原支脉 (一)概况 由于属于本支脉的民族都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在音乐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加之这些少数民族大...
    Reiko丶阅读 3,987评论 0 0
  •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艺术。它的声是音乐(唱和奏)或音乐化的声(念),它的容是舞蹈(...
    Reiko丶阅读 3,6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