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是南明教育核心团队(即原新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干国祥老师提出,团队用数年时间探索成型的一个重要的课程概念。至今,这个概念与干国祥老师提出来的晨诵、读写绘等课程概念一样,已经深入人心,并且融入到许多学校的课程之中。
童话剧是一种综合课程,一段穿越的旅程。它并不简单地是一场演出,对课程来说,过程比演出本身更重要(这是许多模仿者意识不到的地方)。一个完整的童话剧课程,包含了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步:选择合宜的童书,并进行改编。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选择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地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第二步:共读。
共读是童话剧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最耗费时间的部分。所有孩子都要经历一个深刻的穿越,去领会一本书。这不仅仅是指对主题的深刻理解,与人物的深度共鸣,还包括对童书所显现的世界的一种整体性领会,对诸多细节有秩序的浸染。
在共读过程中,孩子就要练习朗诵。
第三步:学习和练习剧本。
共读是一个集体穿越的过程,学习和练习剧本的过程,则是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练习,尝试各种角色。在反复的尝试中,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孩子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生命气质相近的角色,但也有可能(有时候是老师鼓励),孩子去挑战与自己生命气质完全不同的角色,以拓展自己的生命感受。
第四步:竞选角色。
在练习剧本的过程中,角色竞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有一些公共的组织竞选的结构和技巧,但是每个老师往往也可能发展出自己的角色竞争办法。这既是一场自由竞争,但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进行微妙地调控,以平衡机会。
为了竞选角色,孩子就“不得不”大量地背台词,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浸染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朗诵能力,对角色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都会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
我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有的孩子第一幕没竞选上,接着竞选第二幕,第三幕,直到竞选上角色为止。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次又一次挑战着自己,成长着自己,为孩子们的勇气点赞!
第五步:排练。
在真正的南明童话剧课程中,排练的过程是相对短暂的。重要的过程已经在共读和角色竞选中完成了。排练涉及到诸多与舞台有关的技术,但比一切技术更为核心的,仍然是孩子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声音诠释这种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还涉及到舞蹈编排等诸多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练习。
而且,无论竞选角色还是排练,对于孩子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都是重要的考验和练习。
每一个孩子在排练的过程中,都很认真,见缝插针地对台词。一遍,二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不禁为孩子们喝彩!
第六步:演出。
这是课程的终结,是“庆典时刻”。当孩子闪亮地登上舞台,去调集全部的能量去完成最终的作品,谁不为之激动呢?而对孩子来说,演出是辛苦的,但更是一种奖赏。通过这种穿越,一本童书灵魂性的东西已经进入到了孩子内心,化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相信孩子们不会忘记12月8号这一天,这是他们每个人的最大盛典,成功上演了《草房子》。同时,为孩子们的童年又增添了一笔最亮的色彩。同时,也要感谢我们家人们的大力支持。(赫的妈妈为儿子买的杜父服装,没有及时到位,赫的爸爸便亲自开车跑郑州去取衣服,真感动于给力的亲友团!)
分享一下家长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