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要读得深才有味道

朋友说坚持读了这么久的书,忽然发现,以前看不进去的关于思想内容的书,一看就会头痛,直接就会把书丢到一边去。现在却能够看出一点味道,而且心境也跟着沉下来,不仅不会头痛,还会意犹未尽,只觉得越读得深越有了味道,再读一些浅表化的内容就再也无兴趣了。

朋友说读了一本汤显祖的书,有点像艺术理论的内容,这在以前是完全看不进去的,没想到现在自己却觉得读起来很有意思。特别是一些关于心性学说的内容,比如杨朱哲学。我们知道的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在以往的认知中就是自私自利的解释,可当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并对他的哲学思想有个深入的了解之后,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认知。

杨朱哲学中说:“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人们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所以,杨朱强调极度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国家的利益。当人人都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天下自然也就和谐而无争了。

记得十几年前,我和朋友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总会有机会一起出门,他跟我小弟弟同岁,我就把他当成自己弟弟看,说起话来也就比较直接,主打一个真诚加上不见外。

一次,我们坐大巴到外地,一路上,我给他讲了一个半小时,不外乎对人生的反思,对人虚幻的直视,对无常的解读,对生死大事的提醒,虽然具体内容忘记了,但他的状态我却一直记得。只见他心口起伏,直吐长气,可见内心的挣扎与碰撞是多么激烈。然后,他告诉我:“*哥,你讲得这些我回去得重新思考一下,跟我一直以来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也许是那时候种下了一粒种子,在十年过去的时候,他能够来参加读书会,还不断地成长着,从完全不知所云到产生兴趣,再到能够明白所读的内容,这是一步很大的飞跃。只有意识在提升之后,才能够看懂相同层面的内容,不然,只是用自己的一点认知去探测无边的大海,根本就探不到,这时,就会因为害怕而退怯。因为只有已知的地带是安全的,未知的是危险的。

我们这些读书会应该都是无畏的探险者,在前行中,是不断地跟固有的自己做诀别,跟自己熟知的领地做告别,而每一次进步,都会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转头再看自己的时候,已经像是换了一个人。世界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自己的认知,变化的是自己的那颗心,所以说心一变,世界就会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