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出现了如今都耳熟能详的三大俗语: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赏析:因此句是以古之战场作为背景的,所以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亦或是人和,都是对于战争而言的,而如今,已然没有了“战争”的说法。
说明:原句中,天时、地利、人和以转递关系作比,衬托出在不同的战争胜败情况下,哪一要素最为重要。然而,不同的环境或是场合中,定然拥有不同的运用方法:1、天时+地利=人和(说明人和的前提是天时与地利双要素的同时存在);2、天时=地利=人和(在人世间不管哪个要素都非常的重要);3、天时=地利,地利=人和(天时创造地利,而地利创造人和);4、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与人类共同的终极目标)……在以上4种假设中都用了等号,还可以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这都有不同的解释与说明。
引申:那么,当然要细说的是这第四点,即,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如今不再有战争的叨扰,生活已然变得安全舒适,人类所需要去谋求的人生目标理应不再是完全简单意义上的和平了(或是在这和平基础上不求上进的目标),而是在和平基础上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程度的精、气、神的修养,让自己找到真正的归宿——天地、万物(因为我们从那里来,我们也终将回到那里去),这理应是作为人类自身这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吧。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赏析:此句还是针对君王的讨伐来论的,若是延伸到生活当中,理应有着更精彩的一面。
赏析2:“道”是此句中心字。
说明1:此间的道,有(老子所谓的“道”的影子)很多层面上的意思。1、为人的准则、标尺。2、人之常情。3、与人和的意思相近(上下文承接缘故)。4、人类真正能够走下去的路。5、道义。
说明2:道,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道代指天地、万物之道(真理);狭义的道代指所有与人类有关的“道”(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道理、人伦、常情等】
引申1:顺从人伦、常情,理应能够在人群当中生活;为人有底线、标尺,理应不会受到社会、国家等的封杀或摒弃;做事讲求与人为善,理应无愧于天地、万物或是人心,则不会被恶事了结其心。
引申2:天地、万物之道早在人类降临世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人们应当顺从,听命;人世间的生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是意义,我们所要做的仅仅只是“为己”与“为()己”,从而使得自己与他人与生物们能够一直走下去,直到不得不被灭亡的时候。
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助”为此句中心字)
说明:人,是群居的个体,人可以一个人生活,但无法就这么一个人活下去。当,人世间再无一个人与自己有交集,他也即将回归故土,重新轮回。且,在现时,已经不像先前那样,一群人(臣子、民众)去帮一个人(君王)得到什么(天下)了(那时,若不帮助天子,百姓或是臣子都无法安生),人,必须要主动的走进社交群体,走入社会,让这个社会知道你的存在,让你自己知道在社会中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正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看到更完整、完全的自己,不让自己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引申:的确而言,不同的时代风气,有着不同意义上的“上位者”与“下位者”,也许有一大批人喜欢如此的社会感觉,也许也有一小批人并不怎么喜欢如此的社会感觉。有的人欣喜若狂,有的人却垂头丧气……这都相当正常,毕竟不管是社会还是国家、世界,都是由不同的现实人类群体所组成的团体。然而,自己是在怎样的群体中受教、成长、生活、成熟的,自己又是为何不得不离开从小培养自己心志、心性、良知、善念、德行的团体的,而必须要进入一个完全未知属性的团体的,这其实都还是未知数,只有自己在闲暇时才能找到答案。不过,希望在找到这属于你一个人的答案之前,先不要判断善恶、好坏、对错,以免做出令自己可能会遗憾终生的决定,若是一定要判断,那就先远离这尘埃,去远离世俗的地方走一走,看看自己到底还能找到怎样的人生轨迹,也许,答案不在咫尺,而是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