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1.阅读
2.亲近大自然
3.独处
留言一: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如果碰到不会的题目再读一遍题目,一般多读一遍就会了。
只字不差地阅读是我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之一。
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元认知能力并不简单,这需要耐心。
自己先做好,孩子多半差不了。
保持耐心,先从认真阅读开始,和孩子一起慢慢培养控制注意力的能力。
理解:自己先做好,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留言二:全神贯注地阅读专栏文章和小说有什么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引发了你的思考。
大多数小说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你不思考,或者尽量少思考,最大限度地跟着小说的情节和框架去走。
而我们的专栏虽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去解释问题,但是我们归根结底是希望促进你的思考,进而让你能够慢慢开启元认知能力。
这也会是为什么我会在每周的专栏下面设置问题,强制你去回顾思考这种的内容。而且我固执地不出音频,也是为了逼大家尽量一个字一个字地去阅读。
其实有些小说也会让你不停去思考,所以这并不是文章类型的差别。
更本质的差别在于——你是否主动去思考。
理解:元认知能力的是否运用和锻炼本质上的区别在于我们主动去思考。
留言三:从大学开始,我就给自己准备了一用来自省、反省的笔记本,平时有什么想法都记录下来。现在翻看以前的记录,感觉现写的东西和以前比起来还是有挺大进步的。
就像刚开始坐享的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犯困一样,刚开始反思的人,多半会因为想着想着头脑混乱而半途而废。
每个想要反思的人估计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最好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记录。如果自己一时想不清楚,那就写下来。今天想不明白的事情,过几天回过头来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
如果你开始就会发现,最初的阶段自己一直在同一类问题上打转,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推进。
慢慢你就会不断回顾笔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在记录笔记,回顾笔记,修正笔记的过程中,你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你循序渐进地锻炼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理解:发现问题下记录下来,时不时的翻看,经常想想总能找到方法解决。
留言四:现在每天都很忙,坐享和反思都用半个小时,就花了一个小时。虽然这能提高元认知能力,可感觉什么事情也没处理好。
没有直接的效果,所以感觉没用。
这恐怕是大部分一辈子也没有锻炼出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受到线性思维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种瓜一定要得瓜,种豆一定要得豆”,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那么这些努力就是白费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种瓜得豆”的情况。
你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努力,或许不能直接让你有任何产出,但它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帮你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比如,当你能够运用元认知呢你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是,这相当于间接帮你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时间。
而这些都是你愿意花时间打磨元认知能力带来的好处。
理解:不要被线性思维局限住了。关注自己的成长,眼光放长远,忽略短期的收获。
留言五:我以为兴趣是天生的,后天培养出来的兴趣不是真正的兴趣。而且我还以为只要有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从而忽略了训练
单凭兴趣就能坚持下来的事情恐怕不多。
缺乏训练的兴趣爱好,很快就会碰到限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玻璃顶”。
多数人培养兴趣的轨迹通常是:
有兴趣——做一下——碰到玻璃顶——无法逾越——没兴趣——放弃。
实际上“刻意练习”和“增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每当你突破了一个玻璃顶,你对于这件事请的兴趣就会加强,并且促使你进一步去刻意练习。
这个正循环一旦启动了,你多半就能够坚持去培养这个兴趣,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全神贯注的快感。
理解: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在没兴趣的时候帮助我们跨过这段时间,突破玻璃顶。元认知能力也是疏导情绪的一种方式。
PS1:这是阅读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学习笔记,加上一些问题的回答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的一篇文章。
PS2:打算花一年的时间再次理解和领悟专栏中的精髓知识,也欢迎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一起加入讨论和学习,微信:f186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