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周更 || 177 以梦想课为例,谈谈教学评的一致性

       近期(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我校(追梦丹霞梦想沙龙)开展了沙龙共同体六个学校15名梦想教师参与的赛课活动。在参与听课中,我一边听课,一边听线上线下的专家讲座,慢慢的,我对梦想课程有了一个轮廓的认识,现整理如下:

       一、梦想课程目标:让孩子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生活(让孩子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或人生)。

       二、梦想课程的作课理念:合作、体验、探究。

       三、梦想课程的课堂结构:即教学设计环节(导入——主题活动——总结)。

      四、梦想课程倡导的三大核心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五、梦想课程教学目标的书写基本格式::

       通过(过程与方法)+(学习主体,一般省略)+学会、理解、识记、领会、分析、判断等(知识与技能)+感受、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目标不仅要注意叙写的规范格式的规范、准确性,同时注意目标要具体、数量适中(2-3条)、逻辑关系(遵循由易到难序列)、行为动词化,做到可完成(难易适当)可量化(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

        六、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 ;2.年级;3.认知能力、困难及特点;4.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

                教材分析:1.本内容如何承上启下;2.课程、学段、单元相关目标。

       七、课堂评价(任务)设计:

               1.与目标一致;

               2.与教、学的任务一致;

               3.学生表现、学习成果与要求一致;

               4.体现“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一致。

     八、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评价任务: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教学目标:通过(倾听、范读),学生能说出(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结局,知道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评价任务: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的结局?造就这种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九、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是通过表现性任务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而为自己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决策提供依据,调整老师的教,促进学习的学。

       1.课堂评价任务要围绕目标去写,即目标的任务化、活动化、动作化。

        2.课堂评价任务指向的是过程,做什么。

        3.目标指向的是结果,强化学与不学的不同。

   十、教学目标---课堂评价任务---教学流程的关系好比手机导航。

     1.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就是教学目标(单元、课时目标)。

    2.你要选择哪种方式到达目的地,驾车还是步行?好比课堂评价任务

    3. 导航过程中向前行走50米,左转……这样关于路线的导航,就好比教学流程

  十一、课堂评价任务与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学任务:教师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活动及引导学生要做的事

        评价任务:为引出学生学习证据而要求学生做的事。即:

        1.要回答的问题(question)

        2.要解决的问题(problem)

        3.要展现出来的表现

        4.要展示出来的成果、产品。

     十二、课堂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关系

              1.联系:

              (1)都是学生要做的事

              (2)  学生可以在评价任务中学习

                (3)  学习任务可以起到评价任务的作用

               2.区别:    

                (1)  学习任务重在学生学习

              (2)评价任务重在教师(学生)收集证据

              (3)评价任务应有相应的评价量规(评价标准)

      十三、课堂评价任务与作业检测的关系

            (一)联系:

                      1.都是学生要做的事

                      2.均可以反映学生达成目标的状况

             (二)区别:

                     1.评价任务用于教学过程,重在运用证据信息改进教与学

                      2.作业、检测用于课后,重在巩固、拓展、提高

        十四、设计课堂评价任务要关注的问题

                1.价值:为判断目标是否达成提供判断证据,同时检测目标的准确性

                 2.评价任务是教师设计、学生要做的事

                 3.评价任务要与目标全面对应(不是一一对应,可能一对二,也可能二对一)

                 4.评价任务要清晰、具体(做什么、谁做、怎么做、如何呈现  做的结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

                 5.评价任务要能够引发和呈现学生是否学会的证据

                 6.评价任务要有评价量规。

         十五、那么如何理解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或教、学、评一致性)?

               一是教、学、评都要聚焦相同的单元或课时目标;

               二是评价任务亦即表现性任务同时也就是教和学的任务

               三是教、学、评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是教、学、评都要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来设计。

        十六、实例练兵场《父爱之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场景、勾画细节、品读词句等,能结合关键语句交流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蕴含的父子温情,在原有基础上,初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学习资料等,能有理有据地说出可否画那只小船的理由,以及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由,初步提高思辨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能结合具体场景和细节说一段话,描绘父亲的爱,懂得感恩父亲。

         二、评价任务:

       1.勾画感人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感受,说说对父子情谊的理解。

        2.说说“我”能否画出那只小船的理由,以及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由。

        3.联系生活场景和细节说说自己对父亲的爱。

         (目标与评价任务全面对应)

         十七、关于“课堂评价任务”与“评价量规”

        1.评价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

        2.完整的评价任务由“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规\标准”两部分组成(一般指本课时最重要的评价任务)。

        3.新课标中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评价任务又称为“表现性任务”,该评价亦称为“表现性评价”。

         十八、如何准确规范依据单元、课时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1.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确定学习目标。                                                   

            2.依据《梦想课程指南》介绍的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模型”。




    梦想课程是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试验田”“脚手架”。

1.梦想课程“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通。

2.梦想课堂“三环节”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课堂的设计。

3.梦想课程“三大教学理念”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课堂。

4.梦想课堂助力学科课堂实现“两改一提升”(改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质)。

5.梦想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助力各学科教师尝试践行“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10%的时间要用于跨学科学习)。

6.梦想课程活动性助力各学科教师逐步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科课堂也呈现“活动---体悟---展示”教学模式。

7.梦想课程课堂设计(学案)是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标准的模式之一,从形式上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及“逆向设计”的理念。(崔教授语)

      十九、何为课程“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如何理解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要“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主体,方式包括结果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二十、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

       1.围绕目标设计问题;

        2.多设计开放性问题;

        3.生成性问题要体现由易到难,连续追问的特点。

     例子:

      总结环节问题:

      1.我们这节课干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回忆);

      2. 哪个环节(哪个问题),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思维与情感)

       3.联系生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实践应用)

绘本故事,以绘为本,有生本意识,看图画,听朗读,想问题,体现完整性(任务型学习,先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去想)。

回答问题要训练孩子完整的去表达,去回答问题,而不是填鸭式回答。

        小组驾驭:六个词十八个字,即:1.巧分组(性格相投最重要);2.给任务(先分工后合作,组长轮流做);3.明规划(先干啥,再干啥,最后干啥);4.限时间(有效完成就行);5.做展示(选先选优);6.互评价(参与度、参与质量、激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