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我校(追梦丹霞梦想沙龙)开展了沙龙共同体六个学校15名梦想教师参与的赛课活动。在参与听课中,我一边听课,一边听线上线下的专家讲座,慢慢的,我对梦想课程有了一个轮廓的认识,现整理如下:
一、梦想课程目标:让孩子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生活(让孩子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或人生)。
二、梦想课程的作课理念:合作、体验、探究。
三、梦想课程的课堂结构:即教学设计环节(导入——主题活动——总结)。
四、梦想课程倡导的三大核心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五、梦想课程教学目标的书写基本格式::
通过(过程与方法)+(学习主体,一般省略)+学会、理解、识记、领会、分析、判断等(知识与技能)+感受、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目标不仅要注意叙写的规范格式的规范、准确性,同时注意目标要具体、数量适中(2-3条)、逻辑关系(遵循由易到难序列)、行为动词化,做到可完成(难易适当)可量化(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
六、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 ;2.年级;3.认知能力、困难及特点;4.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
教材分析:1.本内容如何承上启下;2.课程、学段、单元相关目标。
七、课堂评价(任务)设计:
1.与目标一致;
2.与教、学的任务一致;
3.学生表现、学习成果与要求一致;
4.体现“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一致。
八、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评价任务: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教学目标:通过(倾听、范读),学生能说出(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结局,知道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评价任务: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的结局?造就这种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九、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是通过表现性任务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而为自己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学习决策提供依据,调整老师的教,促进学习的学。
1.课堂评价任务要围绕目标去写,即目标的任务化、活动化、动作化。
2.课堂评价任务指向的是过程,做什么。
3.目标指向的是结果,强化学与不学的不同。
十、教学目标---课堂评价任务---教学流程的关系好比手机导航。
1.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就是教学目标(单元、课时目标)。
2.你要选择哪种方式到达目的地,驾车还是步行?好比课堂评价任务。
3. 导航过程中向前行走50米,左转……这样关于路线的导航,就好比教学流程。
十一、课堂评价任务与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学任务:教师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活动及引导学生要做的事。
评价任务:为引出学生学习证据而要求学生做的事。即:
1.要回答的问题(question)
2.要解决的问题(problem)
3.要展现出来的表现
4.要展示出来的成果、产品。
十二、课堂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关系
1.联系:
(1)都是学生要做的事
(2) 学生可以在评价任务中学习
(3) 学习任务可以起到评价任务的作用
2.区别:
(1) 学习任务重在学生学习
(2)评价任务重在教师(学生)收集证据
(3)评价任务应有相应的评价量规(评价标准)
十三、课堂评价任务与作业检测的关系
(一)联系:
1.都是学生要做的事
2.均可以反映学生达成目标的状况
(二)区别:
1.评价任务用于教学过程,重在运用证据信息改进教与学
2.作业、检测用于课后,重在巩固、拓展、提高
十四、设计课堂评价任务要关注的问题
1.价值:为判断目标是否达成提供判断证据,同时检测目标的准确性
2.评价任务是教师设计、学生要做的事
3.评价任务要与目标全面对应(不是一一对应,可能一对二,也可能二对一)
4.评价任务要清晰、具体(做什么、谁做、怎么做、如何呈现 做的结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
5.评价任务要能够引发和呈现学生是否学会的证据
6.评价任务要有评价量规。
十五、那么如何理解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或教、学、评一致性)?
一是教、学、评都要聚焦相同的单元或课时目标;
二是评价任务亦即表现性任务同时也就是教和学的任务;
三是教、学、评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是教、学、评都要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来设计。
十六、实例练兵场《父爱之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场景、勾画细节、品读词句等,能结合关键语句交流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蕴含的父子温情,在原有基础上,初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学习资料等,能有理有据地说出可否画那只小船的理由,以及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由,初步提高思辨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能结合具体场景和细节说一段话,描绘父亲的爱,懂得感恩父亲。
二、评价任务:
1.勾画感人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感受,说说对父子情谊的理解。
2.说说“我”能否画出那只小船的理由,以及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由。
3.联系生活场景和细节说说自己对父亲的爱。
(目标与评价任务全面对应)
十七、关于“课堂评价任务”与“评价量规”
1.评价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
2.完整的评价任务由“评价内容”和“评价量规\标准”两部分组成(一般指本课时最重要的评价任务)。
3.新课标中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评价任务又称为“表现性任务”,该评价亦称为“表现性评价”。
十八、如何准确规范依据单元、课时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1.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确定学习目标。
2.依据《梦想课程指南》介绍的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模型”。
梦想课程是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试验田”“脚手架”。
1.梦想课程“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通。
2.梦想课堂“三环节”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课堂的设计。
3.梦想课程“三大教学理念”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课堂。
4.梦想课堂助力学科课堂实现“两改一提升”(改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质)。
5.梦想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助力各学科教师尝试践行“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10%的时间要用于跨学科学习)。
6.梦想课程活动性助力各学科教师逐步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科课堂也呈现“活动---体悟---展示”教学模式。
7.梦想课程课堂设计(学案)是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标准的模式之一,从形式上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及“逆向设计”的理念。(崔教授语)
十九、何为课程“四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如何理解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要“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主体,方式包括结果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二十、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
1.围绕目标设计问题;
2.多设计开放性问题;
3.生成性问题要体现由易到难,连续追问的特点。
例子:
总结环节问题:
1.我们这节课干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回忆);
2. 哪个环节(哪个问题),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思维与情感)
3.联系生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实践应用)
绘本故事,以绘为本,有生本意识,看图画,听朗读,想问题,体现完整性(任务型学习,先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去想)。
回答问题要训练孩子完整的去表达,去回答问题,而不是填鸭式回答。
小组驾驭:六个词十八个字,即:1.巧分组(性格相投最重要);2.给任务(先分工后合作,组长轮流做);3.明规划(先干啥,再干啥,最后干啥);4.限时间(有效完成就行);5.做展示(选先选优);6.互评价(参与度、参与质量、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