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了四种无效沟通的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对照一下,看看你平时在家庭中有没有以下的无效沟通?
①讨好型。通常会说:“都是我的错。”“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你喜欢就好。”
②指责型。通常会说:“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
③超理智型。理论先行,语言总是客观地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比如常说“人一定要讲逻辑”“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你应该理智”等。
④打岔型。在沟通中没有就对方的话题进行回应,漫无主题,东拉西扯。
人们在对孩子、配偶和其他家人犯下错误时,大部分都不是来源于坏的动机,而只是因为误解。从众多家庭心理问题的成因来看,因为家庭中无效沟通而导致关系恶化的状况比比皆是。因此,家庭中要牢记有效沟通。
沟通由三部分组成:内容、语调和语速,以及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研究表明,沟通中内容占7%,声音占38%,行为姿态占55%。
也就是说,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声音和肢体姿态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有效的沟通要将这三部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哪部分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沟通的失败。
1.有效沟通要把握两个原则:倾听与反馈
倾听的时候注意身体姿态,用心听内容。而反馈则是对内容的回应,如果没听明白,需要用“你说的是××意思吗”之类的话来澄清。误解常因没有澄清和反馈而产生,因为人们常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行事,忘了对方和自己并不是同一个人,对方想要表达的可能并不是我们主观想的那样。
2.有效沟通中的表达
(1)问话的技巧
多用开放式问话,如“什么”“怎样”“什么原因”等词来发问,让对方愿意把话题展开。注意不要用质问的语气。
(2)非暴力沟通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非暴力沟通”非常好用,这种沟通模式大致举例如下:
发生的事件:刚才你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笨蛋”,
我感到……:我很生气,
表达需要:因为我也需要被尊重,
请你……好吗?:以后请你不要再用这个词说我,好吗?
家庭成员每天生活在一起,言语间的磕碰避免不了。通常这样的表达会在情绪平复后使用,是真正想解决问题的表达。而日常我们可能会用质问、愤怒来激烈地表达,这会造成家庭氛围的紧张。
非暴力沟通的几个要素:事件、感受、需要、请求,能够很清晰地进行表达,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语言习惯加以灵活运用。
(3)赞美与肯定
人们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被人认可——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
及时、适度、真诚地表达对家人的肯定与赞美,不仅会让家庭更加和谐,而且对提升每位家庭成员的价值感、自信心都非常有好处。
表达赞美与肯定时要注意:
第一,要以具体事例为依托来表达肯定,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棒”“好厉害”之类的话。
第二,不要吝惜对家人的赞美与肯定,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你会发现,被认可的那部分,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有效沟通,其实就是“好好说话”。如果整个家庭都能牢记有效沟通,并保持有效沟通,绝大部分困难和问题都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