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思考从一个故事引发。
小A,生活的很焦虑,尤其是对钱。她经常说自己有房贷;有车贷;孩子还小;好久不去商场买衣服,每次去都是给孩子买。
她的收入水平其实不低,但她就是对钱焦虑。她说她小时候穷怕了,她现在赚钱再多也不敢乱花。和爱人也保持着AA制的规则,不让爱人知道她有多少钱。
父母一言不合就哭穷,家里大小事情,只要有不如意、不顺心,就归结为没钱。
小D,和小A差不多的年纪,而她则没有这样的焦虑。
她说她记忆里,父母没有在她面前说过“穷”字,虽然她父母都是丧偶再婚的重组家庭,虽然家里有三个孩子。
妈妈手巧,带动大姐,用巧手装点了家里的每一处。手工刺绣的门帘、枕套、电视机罩,勾花的茶杯垫、头巾、外套,还有她们穿的毛衣,也是母亲用从旧毛衣上拆下来的线织成的,拼出很好看的图案。
她说物质匮乏并没有妨碍她们成长为虚荣的小孩。
她的爸爸是做饭能手,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妈妈会做衣服,爱臭美;爸爸会做饭。是个吃货。成年后,她才知道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孩子是多么的幸运。
(在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中,父母情感失和与不懂生活,是最大的两块伤疤。同时,不懂生活的人,更容易情感失和。)
反思自己,以前买衣服,漂亮的太贵,不敢买,然后求其次,买回家也穿不几次,发现到最后也穿不几次,有的都送人了或者放进了小区衣服回收箱。
买别的东西也是,就比如我用的书桌,在网上买了一个便宜的,花了100多块钱,特别简单的那种,就想可以先用着。可好景不长,也不知是孩子踩太用力了,还是这桌子太不结实了,直接掉下一个角。
这样的事其实蛮多的。
后来,还是我的先生疗愈我这个问题。他给我买衣服,买鞋,都开始买贵一些的,买过几件之后我还会说他,花太多钱了。后来他还是会给我买,直到现在我的衣柜里几乎都是他给我买的衣服了,而且一直在,一件也舍不得送人,都是自己喜欢的,而且样子也不落时。从此,我的心理的这个“衣服匮乏症”便被他“治”好了。
书桌我也换了……
回想以前,我妈经常对我说穷,小时候说穷,大了也是说穷,没钱,我住校,连打个电话都不行,说不几句话就会匆匆挂断。以至于我结婚后,都在给我妈交电话费,才敢给她打电话。
也曾怨过我妈……
但后来,终于和她和解。因为懂得了,她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婚后又受穷很多年,所以“穷”“没钱”慢慢成了她的口头禅。其实如果不是爸妈省吃俭用,在那个年代,也是存不下钱的。同样的,我也觉得妈妈让我学会了省吃俭用,我才不会在有钱以后大手大脚的花钱。即使现在我也会约束自己,不去乱刷信用卡,不去乱借花呗,不会让自己成为月光族,背负着没钱还要使劲还钱的压力。
同时也感谢我的先生,疗愈了我。
“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没钱”。
其实不然。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生活。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结婚或者不结婚,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这是任何人没办法为你负责,也没办法替你完成的,甚至连钱也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