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面对班里的学困生,总让我头疼,总觉得都已经讲这么清楚了,他们还“无动于衷”,仿佛学习和他们扯不上关系。除了无语更多的是心塞。也从来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过,因为压根儿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感觉。
最近因为参加电教课比赛,我着实当了一次“学困生”,看似容易的八到十分钟的微课,操作起来太难了。一个不到一分钟的导入,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修来改去整了不下十次。课件的制作更是对信息技术的考验,而这,更不是我的强项。以往总会下载课件,在别人的基础上修改。而这次独立制作,尤其对一些画图的操作,当真是照着网上一点一点儿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面对镜头,没有学生却要和“学生”交流,每一个眼神,动作,面部表情无不在传递着信息。深深感觉自己是个“菜鸟”,而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一点一点儿改进,不断寻求方法和帮助,参看各种相关视频和参考资料,却越发感觉越学习越无知,每一次反思,都能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深深感觉准备这一节微课,让我学习到很多。也当真体会到当学困生的感觉,原来,学困生并不是全然不想学,是不知道怎么学,是弄不懂什么意思。是缺少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拨。
“学困生”的体验给我带来灵感,再面对班里的学困生的时候,我更淡定了。他们已经出现困难了,我要做的是为他们清扫学习上的障碍,帮助他们找到方法,发觉他们的动力点,让他们慢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