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约二三事(上)
作者:苏墩儿
今年俺mai(开封县方言,母亲、妈妈的意思)72了,前几年几次脑梗后,行动不再利索,鬓角白发日盛,真的成了老人。
近一段,有时俺会想她,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几段有关俺mai的画面反复出现在脑海里。
1.俺mai带俺捡豆子。
俺八九岁(1987、1988年)时秋天(10月份)周末的一天,下了一两天小雨后,天色放晴,吃早饭时,俺mai说:“宾,一会儿你和我去拾豆子吧?”一听,俺很好奇,问:“mai,豆子不都晾干收回家了,哪里还有豆子?”母亲笑起来,说:“去场(村里人晒粮、脱粒的平整空地)里,到时你就明白了。”
当时苏墩儿整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只顾着和一帮小伙伴游戏打闹、“祸祸”村里人种的瓜果……直到偶尔被俺mai俺bai(开封县方言,父亲、爸爸的意思)逮着,才掉着脸、一万个不情愿地走向田地。
俺mai话里“打埋伏”激起了俺的好奇心,吃过早饭,俺mai端着一个黄瓷碗(铁皮做的,外面刷了一层黄瓷),俺跟在后面。
当时俺mai约40岁,扎着辫子,头发乌黑,步履飞快地走在前面。跟不上时,俺喊:“mai,你别走恁快,等等我!”
沿着村里东西向土路往东走300米左右,到了三岔口,娘儿俩折向岔路,往东北方向走。
又走了三四百米,过了水沟,又到三岔口,南北向稍窄些的土路紧挨村子东头水沟,路东边是一大片连在一起的大土场,娘儿俩往北走。
走了三四十米,俺mai指着俺家场边的路边说:“宾,你瞅瞅,土里是啥?”俺定睛一看,一个个圆鼓鼓的豆子镶嵌在黄褐色的泥土里,露出了大半个身子。
原来,前一段俺家晒黄豆、棒打黄豆脱粒时,不少黄豆飞溅到场边的土窝里。一两天小雨后,雨水冲走了一些泥土,豆粒又吸水膨胀,就都露头啦!俺mai一直惦记着这些黄豆呢!
娘儿俩俯身捡豆粒,我每捡小半把就放到俺mai端着的黄瓷碗里。二三十分钟,豆粒就捡完了。母亲轻轻摇动瓷碗,大半碗饱满的豆粒随之轻轻晃动,得意地说:“这些豆,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换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