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阅读Stephen Covey<The 3rd Alternative>(中译书名《第三选择》),这本书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两难困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思路。
我身边有些正在创业的朋友,他们经常聊起来说在生活中常常面临需要兼顾A情况和B情况,甚至还要兼顾C情况的处境。尤其是那些有家有口中年开始创业的人,除了创业,他们还要兼顾父母、子女教育、与配偶的关系,更要兼顾自己的健康。
这时候人很容易受挫,心中其实什么想兼顾,但是发现很难!
一种盛行的想法是:矛盾的双方是不可能被兼顾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本身就是矛盾的。
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通常人们在面临两难或三难选择的时候,其惯性思维和惯性解决方法通常是: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其它。
上面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带给你可能更多的是无助、难过和愧疚。
你会感觉自己什么都干不好,自己能力真的有限,想放弃
那么到底是否存在一种能够全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呢?
《第三选择》这本书提供的就是一种新的思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你可能会问,《第三选择》本书所说的“第三选择”指的是什么?
简单地说,第三选择是一种远远超越“双赢”的问题解决思路。
举个例子:一所学校要把所有的音乐课全都换成数学课,因为学校想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
面临这种情况,一位懂音乐的家长和一位数学老师一起联合起来,将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教授,效果超乎所有人想象,学校领导也意识到音乐对数学学习有辅助作用,不再禁止上音乐课。
上面这个例子最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这就是“第三选择”的典型标杆。
那么,在我们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有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步骤帮助自己自找到“第三选择”呢?
本书中给出了“实现第三选择的4个阶段”:(原书中第二章第6部分内容)
01.真诚发问
问对立的一方或者问自己“你愿意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智慧的思想源头”!
要深刻理解:“双方可能都是对的”这句话。
02.找到皆大欢喜的标准
真诚地问对方和问自己:“所谓更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找到标准就是找到了方向。
完成这个阶段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情况和每个细节的真相!
关键词是:知己、知彼、了解细节真相
注意:这个标准是双方都满意的标准!
还有:这个标准是超出双方原有需求的标准!
03.行动起来
明确了“更好的标准”后,拿出行动去实验所有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维。
重点是:不要对产生的任何想法做评判,只是大胆地去想!
04.达成目标。
当双方或多方都非常满意或欢呼雀跃时,就表示我们的目标达成了!
我想这时候你一定会有一种幸福感慢慢的感觉。
05.注意这些思想陷阱
在第二章第6部分,作者还强调了以下几点:
01.协同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咱们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这技能永远不会消失!
不要担心自己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只是需要转变思想,去练习运用这种能力。
能力会越练越强!
02. “第三选择”是可以立刻、马上出现的!
有的“第三选择”或许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学习、实验、探讨才能找到,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第三选择”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一个好的点子会迅速出现。
危急的情况有时能够催生“第三选择”思维的产生!但想找到“第三选择”,并不一定需要危机!
03.“第三选择”不一定需要花费我们更多的钱或其他资源!
有时候,我们甚至根本不需要花钱或者只用很少的成本就能够较完美地解决问题。
04. 大多数所谓“两难选择”是‘虚假的困境’!
首先,我们要跳出就有“非此即彼”的思想圈套,要坚信"第三选择”的存在!
因为只有我们思想上坚信了,思路才会真正开阔,我们的智慧才会真正助力我们找到“第三选择”!